解惑疾病

慢性腸炎患者飲食不當危害大

隨著生活水準的普遍提高,部分人群往往在酒宴筵席或者交際應酬中大魚大肉,使消化系統不勝重負,導致腹脹、腹痛。而上班族則由於工作繁忙,食無定時,食物品質較差,導致消化不良,肚瀉、便秘等症狀常伴左右。

近段時間以來,天氣持續升溫使得醫院裡腸炎的病人成倍增加。據瞭解,到市區各大醫院看急診的病人普遍比以往多一倍以上,多數是因天氣酷然而引發的腸炎的患者。記者採訪有關專家瞭解到急慢性腸炎的一些症狀及其危害。

急慢性腸炎均會嘔吐腹痛

專家介紹,起病急、腹痛、腹瀉和嘔吐是急性腸炎的寫照,有時也有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少數嚴重病例,由於頻繁嘔吐及腹瀉,可出現脫水情況。

慢性腸炎則常出現間斷性腹部隱隱作痛、腹脹、腹痛、腹瀉為主要表現,吃生冷、油膩的食物或者情緒波動太大、或過度勞累後尤其明顯。慢性腸炎急性發作時,會出現高熱、腹部絞痛、噁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便。此外,還會出現慢性消耗症狀,如面色不好、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在急性炎症期,除發熱外,還可能出現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現象。

會引發多種併發症

止不住的腹瀉、腹部不時絞痛不已,腸道疾病不但令人痛苦不堪,而且非常頑固。專家指出,腸病,如急慢性腸炎、結腸炎、腸梗阻、腸穿孔、結腸大出血、結腸息肉等,還會引發眾多的併發症,據醫學統計達60多種。其不僅會引起皮膚疾病,如粘膜結節性紅斑、多形紅斑等;眼部疾病,如結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層炎等;還會引起肝膽疾病,如膽管炎、脂肪肝、膽汁淤積性肝硬化、膽管痛、膽結石等;更為嚴重的是,腸病若遷延不愈極易引發癌變。

專家提醒,預防腸炎,一定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少食生冷食物,注意飲食衛生,不要暴飲暴食,食物保存儘量做到不過夜,從冰箱裡拿出的飯菜要熱透。

腸炎患者如何吃

慢性腸炎患者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牛奶、黃豆等。蘋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可經常食用。潰瘍性結腸炎要防癌變.研究發現,患潰瘍性結腸炎10年以後,癌變的危險將呈倍數增加。許多學者在學術報告中也均提到,青少年時患潰瘍性結腸炎,在中年後易癌變。

因此,患潰瘍性結腸炎後應積極治療,防止癌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強營養,吃易消化的食物。對症治療的關鍵是抗腹瀉,平時要講究飲食衛生。此外,因長期腹瀉,腸道的內環境的菌群失調,為此及時補充有益菌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