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頸椎病艾灸穴位有哪些?

電腦和智慧手機的發明,讓人們生活上得到了極大的方便,但是也造成了人們很多的疾病,肩周炎、頸椎病就是最常見的“智慧疾病”。開始只是脖子後背酸痛繼而就會出現發麻等現象,有輕微現象出現就要開始調理了,如果嚴重了只能進行手術治療了。下面就來介紹下艾灸治療頸椎的穴位。

腎主骨髓,主腦,腎陽不足後,血上頭的力量就不足,最容易發生頸椎處的供血不足、腦供血不足。

影響處事的決斷和辦事效率。因此通過食療補足血液,用充足的血液去營養腎臟、營養骨髓,自然腎陽才能充足,血上頭的力量就足,就能改善頸椎及腦部的供血,這是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頸椎病的關鍵。

艾灸治療頸椎病取穴:

1、阿是穴(疼痛點)這個穴位沒有具體的位置,哪裡疼哪裡就是阿是穴。

2、大椎穴標準定位:大椎穴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椎棘下凹陷中。取穴方法:大椎穴位于脊柱區,後正中線上,當第七頸椎棘突下間凹陷處。俯首或俯伏取穴。

患者在取穴時正坐低頭,大椎穴位於後正中線上,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約與兩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大椎穴的作用: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堅實飽滿的陽氣。運行規律:循督脈上傳頭頸。大椎穴功效:益氣壯陽,大椎穴有解表通陽,補虛寧神,清熱解表、截虐止癇的作用。

主治病症:頭項強痛,瘧疾,熱病,癲癇,骨蒸潮熱,咳嗽,氣喘,上呼吸道感染,脊背強急。現多用於頸肩部肌肉痙攣,頸椎病,落枕。

3、肩井穴標準定位: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取法:正坐位,在肩上,當大椎穴(督脈)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取穴。肩井穴意義: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及地部經水。運行規律:天部之氣化雨冷降,地部經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體內,二是滲入穴內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肩井穴功效:疏導水液。肩井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主治:運動系統疾病:落枕,頸項肌痙攣,肩背痛,亞健康系列:肩周炎、頸椎炎、頭疼。

4、頸夾脊:標準定位:在頸部,當第一頸椎至第七頸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7個穴位。

5、天宗:標準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主治:舒筋活絡,理氣消腫。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後側痛,上肢不舉,頸項頰頷腫痛。作用:1、緩解肩關節周圍肌肉勞累、促進氣血運行,豐胸美乳、對於預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2、治療肩膀酸痛、五十肩、氣喘、乳癰、肩部疾病等;功效:舒筋活絡, 理氣消腫。

灸法:每次每穴15-20分鐘。7-10日一個療程,中間間隔2-3天,女性朋友經期停。

注意事項:

1.只要患上頸椎病,就說明身體內的血少、血寒,就要忌掉一切的寒涼食物,多吃性平、性溫的食物,同時要避免受寒涼,注意保暖。

2.運用食療補血液的同時,如能堅持每天用背部撞牆半小時是預防頸椎病最好的方法。

3.有頸椎不適時,每晚泡腳時最好將手及手臂也一同泡,全身發熱後,乘熱拍打左右頸肩各一百多次,會明顯的感動頸肩部的放鬆。

4.平時感到頸肩不適時或落枕時,可以按壓耳朵上的頸肩部的區域,找到最痛的點,最好是請別人幫著按壓,力度大,效果好。

兩隻耳朵在該穴位都要按壓5~10分鐘,落枕的病人當時就能減輕,頸椎的不適也會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