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病毒感染血常規檢查

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現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症狀,在人體免疫力下降的時候特別容易造成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又會對身體造成一系列的症狀反應,血常規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檢,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病毒感染與血常規有什麼關聯呢?今天我們一起跟隨科學的腳步瞭解病毒感染血常規:

取血檢查白細胞及其細胞分類是確定感染原因的最為準確最為快速的方法。急性高熱主要由感染所致,但在發熱的24小時內進行血液檢查不易判斷感染的性質。有時,孩子剛發熱幾小時就查血,並不易察覺白細胞的增高。白細胞增高是人體對細菌侵犯的一種反應。那麼,既然是“反應”自然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被察覺。這種“察覺”多指白細胞超過10×109/L(白細胞的正常值為4~10×109/L)。由於每個人白細胞的正常基線不同,只有當白細胞超過10×109/L才能達到共識的“察覺”水準。每個人的白細胞達到此水準的時間不同,所以感染後(一般指發熱後)至少24小時檢查白細胞對確定病毒或細菌感染才有説明。

當然,僅憑藉一個白細胞數目不夠準確,在檢查白細胞數目時還要進行白細胞的分類。白細胞可分為中性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細胞、嗜鹼性細胞等。其中,細菌感染時中性細胞多增高,超過70%;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多增高,超過50%。如果在白細胞增高的同時存在中性細胞的增高,比較符合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治療;在白細胞“正常”或稍降低水準的同時存在淋巴細胞增高,比較符合病毒感染。

血液白細胞和分類檢查只能初步分析細菌或病毒感染,但不能確定是何種細菌或病毒。對於較為嚴重的感染則需進行感染局部的分泌物培養、血液抗原或抗體的檢測以及培養等。一旦懷疑細菌感染,醫生多選用廣譜抗生素;而對於病毒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則多選用針對流涕、咳嗽等症狀的藥物或清熱解毒等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