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胎兒心臟不好的徵兆有哪些呢?

胎兒的健康是人們非常在意的,因為胎兒的健康會影響到胎兒出生後的一生,而心臟疾病是胎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影響也特別大,隨時可能威脅到生命安危。而胎兒的心臟問題可以從一些徵兆來發現,下面就來看看胎兒心臟不好的徵兆有哪些呢的講解吧,希望家長們可以瞭解一下。

在人胚胎發育時期(懷孕初期2-3個月內),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稱為先天性心臟病。胎兒心臟病的早期症狀主要有這幾種:如心衰、青紫、杵狀指(趾)、紅細胞增多症、蹲踞、肺動脈高壓、發育遲緩以及一些其他的症狀。在胎兒時期,我們在18-20周可以在直接或者是間接的超聲下、磁共振下能夠看到患者是否有先天性心臟。

胎兒心臟病發作前常常有一些徵兆,但常常被忽視,以致貽誤診治時機。而如果能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那將會對及時發現並診治心臟病有一定的幫助。胎兒心臟病一般有以下早期症狀:

1、心衰:新生兒心衰被視為一種急症,通常大多數是由於患兒有較嚴重的心臟缺損。其臨床表現是由於肺循環、體循環充血,心輸出量減少所致。患兒面色蒼白,憋氣,呼吸困難和心動過速,心率每分鐘可達160次-190次,血壓常偏低。可聽到奔馬律。肝大,但外周水腫較少見。

2、紫紺:其產生是由於右向左分流而使動靜脈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顯。

3、蹲踞:患有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特別是法樂氏四聯症的患兒,常在活動後出現蹲踞體征,這樣可增加體循環血管阻力從而減少心隔缺損產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時也增加靜脈血回流到右心,從而改善肺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