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胎位正的胎動是怎樣的

胎位如果處於正位的胎兒,這樣的生出來的胎兒是比較健康的,它是可以通過順產來生產的,它的胎動也是跟胎位不正的胎兒不一樣的。胎兒發育時間越長,他的胎動就會越來越頻繁,有時候作為准媽媽會驚奇自己的胎兒踢了他的肚子,反正就是突然感動一陣酥酥麻麻的感覺,其實這就是胎動,那麼,胎位正的胎動是怎樣的呢?

胎動(Fetal movement),是指胎兒在子宮腔裡的活動衝擊到子宮壁的動作。胎兒在子宮內伸手、踢腿、衝擊子宮壁,這就是胎動。懷孕滿4個月後,可明顯感到胎兒的活動。胎動是臨床產前胎兒監護技術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胎動的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表示胎兒的安危。雖然有多種計數胎動的方案應用於臨床,但是尚未確定理想的胎動計數和胎動間隔。

正常胎動:正常情況胎動1小時不少於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次數為30~40次以上。有的胎兒12小時可動100次左右,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即證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胎動的次數並非恒定不變,在妊娠28~38周,是胎動活躍的時期,以後稍減弱,直至分娩。孕婦的運動、姿勢、情緒以及強聲、強光和觸摸腹部等,都可引起胎動的變化。

症狀:1.妊娠早期的胎動:超聲所見到的妊娠早期胎動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妊娠7~8周時,可見到胚芽有輕微的波紋狀運動;9周左右出現小的抽動;9周後更明顯;9~10周之間可見到較強的抽動;10周以後則出現飄動、浮動及跳動等較強的運動。

2.妊娠中期以後的胎動:類型更多,如驚跳、全身運動、孤立的上肢或下肢運動、屈伸頭部、轉頭、轉身、伸展、張口、手觸臉部及打呃、打哈欠、吸吮、吞咽等。這些運動,在妊娠13~15周達最高峰,17周後逐漸減少。

3.足月後的胎動:接近足月後,尤其是38周以後,較大幅度的全身運動更少,僅能觀察到眼的運動、張口、手的活動及呼吸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