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陣發性房顫的最佳治療方法有哪些?

陣法性房顫是房顫的一種,其危害性也不可低估,一旦發作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治療,首先將心室率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然後就是恢復竇性心律,可以同步直流電轉複也可以藥物轉複等,再次就是維持竇性心律,如果還有異常的話可以採用手術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

一、控制心室率在合理範圍

有報導認為休息時心室率為60~80次/分,中度活動達90~115次/分為宜。根據病情不同治療也不相同。

1、心室率快伴嚴重低血壓或肺水腫的房顫病人,急用同步直流電轉複,具體方法見後。

2、在心室率快伴心悸、胸悶等症狀的房顫病人採用靜脈給藥,常用毛地黃類、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如:西地蘭0.4 ~ 0.8mg靜推,美托洛爾5 ~ 15mg靜推(心功能不全者慎用),硫氮fda7酮10mg靜推(對毛地黃類難以控制的肺部疾患、交感神經興奮、發熱等狀態時的房顫心室率有較好的效果)。

3、需長期控制心室率的房顫病人可用:維拉帕米120~480mg,qd,或氨醯心安25~100mg,qd(降低活動後心室率)或地高辛0.1~0.25mg,qd(降低休息時心室率)。

4.對藥物治療後仍有症狀性的心室率快的房顫病人採用介入治療。

二、恢復竇性心律:

1、同步直流電轉複:對於經過治療或未經治療心室率控制良好者以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不必考慮;對於惡性腫瘤、麻醉高危者、伴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房顫持續數年者、左房內徑大於60mm者不予考慮。首次電轉複能量為200焦,若不成功,可增加至360焦,可連續電擊3次。應在心電監護和有良好搶救設備的條件下進行複律,複律前應空腹6小時,同時給予抗凝治療(具體方法見後)。轉複率在90%左右。但是它的使用有時受到限制,如患者認為有痛苦、有風險不願接受,還有基層醫院缺乏除顫器等良好搶救設備。

2、藥物轉複:首先ia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奎尼丁,因為是傳統藥物,使用上有許多經驗,一般病例選擇好後給藥3天,從中午12點給藥,第一天0.2g/次,第二天0.3g/次,第三天0.4g/次,間隔2小時給藥一次,每天共5次,轉為竇性心律後隨時停藥,第三天服藥後仍未轉複,停止給藥。轉複率約為75~88%。

也用i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普羅帕酮轉複房顫的報導:普羅帕酮70mg,30~45分鐘靜推一次,共1~3次或口服450~600mg,頓服,轉複率可達70~80%。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150~300mg靜推,或口服0.2g,3次/日,用5~7天,轉複率也較高,能達80%左右。也有報導用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10mg,3次/日轉複房顫,轉複率也較高。

三、維持竇性心律:

對於轉複後的房顫病人,維持竇性心律很重要,因為房顫極易復發,而且影響因素又多,如病程、病因、年齡、心功能、房內徑等,因此維持竇性心律的藥物需要個體化,可選的藥物有:

1.ia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奎尼丁,它轉複率高,但長期應用可使qt間期延長,導致尖端扭轉室速,現已減少用它維持。

2、ib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莫雷西嗪被發現對預防房顫復發具有較強的作用,其用法口服150~200mg,3次/日。

3、i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普羅帕酮,它心外副作用少,口服200mg,3次/日。但能維持竇性心律一年者少於50%。

4.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對合併心梗、心衰的患者均可減少猝死和總病死率。一般用0.2g,3次/日,用5~7天后,改為0.2g,2次/日,用5~7天,最後0.2g,1次/日維持,但也有形成肺纖維化等副作用。

5、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12.5~25mg,2次/日,也能起到維持竇性心律作用。

6、對一些頑固性房顫,單獨使用某一類藥物難以取得滿意效果,可在莫雷西嗪基礎上加用胺碘酮。

四、抗凝治療:

房顫最嚴重的併發症是血栓栓塞,多發生在腦部(90%以上),大規模的臨床試驗證明,用華法令治療房顫病人每年腦卒中發生率可以從4.5%降至1.4%,危險度降低68%,阿斯匹林對栓塞的危險度降低36%,但由於阿斯匹林治療時併發症少,使用方便,價格低廉,仍被廣泛使用。

華法令使用劑量要使inr(國際標準化pt比值)保持在2~3為最適宜,阿斯匹林劑量75~325mg,1次/日,具體用法應個體化處理。

1、對於下述高危病人須用華法令:曾有栓塞史;有瓣膜病或心衰;左房血栓或雲霧樣回聲;年齡大於75歲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梗、左房內徑大於50mm中任何一項。

2、對於低危病人僅用阿斯匹林即可,如慢性房顫,年齡小於65歲,無上述高危病人危險因素者。

3、對於需要轉複的房顫病人,房顫持續小於48小時的不抗凝,大於48小時的轉複前抗凝治療3周,複律後繼續抗凝治療4周。

五、介入治療:

對於頑固性房顫,心室率及症狀均不能控制的可以考慮點狀射頻消融,消除房早的發源地,進而消除房顫,有報導根治率達60%,房顫明顯減少的20%,其餘的用藥物使消融前

不能控制的心房顫動得以控制;還可以考慮用導管射頻阻斷房室結和(或)希氏束,常規植入心臟起搏器,對心衰、心肌病的患者改善症狀和心功能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