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能治中耳炎嗎

中醫是一個獨特的醫術治療。學習中醫的最大好處就是除了當醫生為病人解決疾苦,還可以自己養生。如果自己感冒了或身體稍微不適,自己可以很好的調整並解決。對於中醫的治療來說,中耳炎當然也是可以解決的。下面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閱讀中醫是怎樣治療中耳炎的。

中醫認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膽濕熱,損傷脾胃,引致水濕內停,壅滯耳竅。臨床表現為耳鳴、耳脹、耳痛,聽力減退,耳內流膿等症狀,屬於“耳疳”、“耳閉”、“耳膿”等範疇。本病多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可引致鼓膜穿孔,大多數為非特異性炎症。老中醫堂專家強調,治療中耳炎要以健脾化濕、清肝瀉火為原則,同時要注意補腎益氣,做到標本兼治。

偏方釋疑

偏方一:參須京菖茶 參須3克,石菖蒲3克,綠茶3克。用沸水沖泡代茶飲,以味淡為度。此方具有健脾益氣、祛濕充耳的作用,能夠緩解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咽鼓管長期堵塞及耳悶、耳鳴、聽力減退等症狀。

偏方二:柿子餅粥 柿子餅2~3枚,大米150克。將柿子餅洗淨、切粒,大米淘洗乾淨備用。待水煮沸後,把柿子餅粒及大米倒入其中,煮1~2小時即可食用。

此方具有燥濕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可減少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的漿液滲出。但胃寒者忌服,勿與螃蟹同食。

偏方三:槐花杭菊飲 槐花3克,杭白菊3克。把槐花和菊花用暖水稍沖洗後,再放于杯中用開水沖泡,待香味滲出後即可飲用。此方具有平肝瀉火,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對屬於裡實熱證的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引致的耳部劇烈疼痛、穿孔流膿有輔助療效。如果患者自覺耳中疼痛難耐,可將杭白菊換成野菊花,以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偏方四:赤小豆冬瓜湯 赤小豆30克,冬瓜500克。冬瓜去皮切成塊;赤小豆洗淨,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瓦煲注入適量清水,放入冬瓜和赤小豆,加蓋大火煮沸,改小火煲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