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顳下頜關節紊亂自我治療方法是什麼?

顳下頜關節紊亂是日常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一般好發于中青年人群居多,一般會在人體一些出現顳下頜關節紊亂,而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容易影響到正常吃飯,以及正常咀嚼食物,或者是影響到面部表情等,還會容易導致言語不清的症狀,平時可以進行自我治療,可以適當的活動面部配合醫生的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的自我治療方法

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醫療知識教育,使病人瞭解疾病的性質、發病因素,使患者增強信心,配合醫生治療。

保守治療:輕度患者可採取藥物治療。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鎮痛藥等。

對因治療:針對咬合關係導致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由口腔正畸科醫生配咬合墊及正畸治療,調整咬合關係。

關節腔注射:可緩解關節疼痛,潤滑關節,促進關節結構的改建。一般注射藥物是透明質酸或幾丁糖等大分子粘多糖,現在禁止用激素。一個療程連續三次注射治療。一次注射間隔14日,一年不超過3次。

物理治療:熱敷、超短波、離子導入、電興奮及磁療等有一定療效。

手術治療:針對嚴重、反復發生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患者可採取手術治療,調整頜面關係。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如何治療?

注意事項

避免進食生冷堅硬的食物

消除緊張的情緒,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張口、打哈欠時保護下頜關節,口腔治療時避免長時間張口動作

面部避免撞擊、外傷

檢查

1、X線平片

關節薛氏位和髁狀突經咽側位X線平片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如硬化、骨破壞和增生、囊樣變等,對比開口和閉口兩個不同狀態時髁狀突的位置,可以瞭解關節的運動狀態。

2、關節造影

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國內應用較少,造影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諸附著的改變以及軟骨面的變化。近年來,不少學者應用關節內窺鏡檢查,可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如關節盤和滑膜充血、滲血、粘連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軟骨樣組織形成的“關節鼠”等。

3、錐形束CT(CBCT)

CBCT的解析度很高,可以發現關節硬組織的細微結構變化,對關節病的診斷很有意義。

4、磁共振(MRI)

通過高解析度的MRI圖像,可以判斷關節盤和肌肉等軟組織的情況,為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提供重要的資訊。

診斷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有很多類型,臨床表現複雜多變,治療方法也各異。因此,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應該由專科關節醫師來作出具體的診斷和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