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長壽秘訣的首位—樂觀

文章導讀

長壽一直是老年人所追求的,他們從飲食和生活上嘗試各種養生的辦法,以保持身體健康。其實老年人養生需要講究心態,保持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對於健康長壽是有重要意義的。那麼,我們來看看樂觀與長壽的關係。

醫學研究證明,很多老年性疾病與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它影響機體生化代謝,使免疫功能降低。而注意調節心理上的平衡,有助於老年人體內各種酶和激素的產生,有利於調節腦細胞的功能和改善血液迴圈。

有的老年人在患病之時,對疾病感到恐懼,產生各種消極情緒,這種情緒對健康是更加有害的。現代醫學觀點認為:恐懼、憂鬱等不良情緒會使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機體某些器官和腺體的功能隨之失調,引起代謝紊亂,疾病易趁虛而入。從中醫學觀點來看,“百病始於氣”,不良心境使人氣機失常,肝失疏泄,肺失降,氣滯而百病叢生,所以不良心境不僅可以導致疾病發生,也可使疾病加重。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煩惱是一種情緒的痙攣,精神一旦牢牢地纏住了某事,就不會輕易放棄它;不良心境是一種頑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擺脫,要從許多方面努力,解脫產生不良心境,是直接的因果辦法,‘心理勝情’是意志的力量”。對心境多抑鬱,難以自拔的人,心理學家建議,不要過分地獨自琢磨,去找一個好心腸,明白事理的人,把自己的心事向他傾訴,可減輕自己的痛苦。另外,要學會暫時排遣自己的煩惱,遇到不愉快的事,可用“移花接木”的手法,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事,耐心而巧妙地去做,逐漸取代那種心理上的“痙攣”,改變不良心境,中醫心理學稱之為“移情變氣”治療。

現代老年病學的研究和對長壽老人身心的探討,都肯定了:胸懷寬闊,性格開朗,遇事鎮靜,長期保持精神樂觀的“鬆弛適度”狀態,是長壽的重要因素。而不良心境,則為痼疾之源。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歡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於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源於感受,無慮是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體發展,身體強健”。故老年人要力求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穩定。

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最好的養生長壽之道,老年人要在生活中培養“知足常樂”的思想,在平淡的日子裡尋找快樂,這都會促進身體更加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