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股骨頭術後康復訓練

很多人不能確定自己股骨手術之後到底應該什麼時候開始鍛煉,可以這樣判斷看是否能抬起大腿。如果確定自己可以抬腿,並且可以自然的垂下小腿。就可以用皮帶套在自己的腳踝,用手拉。具體該如何操作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步驟:

第一期鍛煉:肌肉、遠端關節

1、手術6小時後,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或被動足趾屈伸運動。

2、術後1—2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足部的蹠屈(腳尖向下踩)背伸運動(向上勾腳尖)等踝泵運動。每日3—4次,每次5—20分鐘,一天約完成500個;同時指導患者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靜力收縮)運動,踝關節背屈,繃緊腿部肌肉5s後放鬆,再繃緊,再放鬆,20次為一組,每天三組,並逐漸增加次數和延長時間。促進相關肌群肌力的恢復,早期促進患肢靜脈回流,減輕肢體腫脹,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併發症,促進手術周圍區域血液迴圈,減少周圍組織粘連,促進手術區域主要肌群肌力恢復。

第二期鍛煉:膝關節

被動或主動運動

目的:是使髖、膝、踝產生同步的連續活動,人體大腿肌肉帶動骨骼的方式作用於膝關節。有被動屈伸和主動屈伸,對肌力的恢復,髖、膝關節活動度的恢復有良好的作用,防止關節周圍組織粘連,使關節活動改善,增強韌帶強度從而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第三期鍛煉:髖關節

床上直腿抬高,只在90°範圍內練習,可進行床邊體位轉移,包括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站位到行走訓練,持拐或者學步車步行鍛煉,練習下床活動,不宜負重太早。在骨折尚未痊癒之前,為防止髖關節內收畸形,並有利於骨折癒合,做到:不盤腿,不側臥。

術後功能鍛煉是運動療法的一種,可徒手或利用特殊器械進行,具有促進運動器官功能恢復的作用,主要內容有肌力鍛煉,關節活動度鍛煉,平衡和協調功能鍛煉,步行功能鍛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