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後面有個包
膕窩囊腫,也稱為貝克囊腫,是膝關節後面最常見的腫塊,多數位於膝關節的後方。70%的患者滑液的發生率與內側半月板後角關節液的增加有關。肥厚關節液通過弱點形成囊腫或通向膝關節後面的腋窩肌肉。囊腫開口是單向閥。因此關節液只能進入囊腫而不能返回膝關節腔,因此囊腫會變得越來越大。
怎麼做手術才是最好的?
傳統開放手術僅能從後側入路切除關節外的膕窩囊腫,關節內的原發病變無法解決,不僅創傷大而且復發率高。
膝關節鏡下膝關節清理+內側半月板後角修復成形+膕窩腫內引流術
膝關節鏡下膝關節清理+內側半月板後角修復成形+膕窩腫內引流術,具有較傳統手術方法無法比擬的優點,只需3個5-10mm的小切口就能完成手術。
首先常規入路處理半月板,然後建立膝後內側通路,尋找囊腫單向活瓣開口並擴大開口,最終實現關節腔與囊腫內液體雙向流動。
手術步驟1.切口在膕窩囊腫的表面做橫正中切口,兩端向上和下斜行,形成一個“S”形切口。2.顯露沿切口方向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在深淺筋膜之間進行顯露,將皮瓣向兩側牽開,可見囊腫向外凸出。沿囊腫壁分離,儘量不要分破囊腫,一直到囊腫的蒂部或到關節囊相連。3.囊腫切除將膝關節屈曲,以便膕繩肌和腓腸肌放鬆,使位於半膜肌和腓腸肌內側頭之間的囊腫容易顯露。然後用剪刀或手術刀將囊腫的根部進一步剝離,在囊腫的蒂部將其完整切除。4.閉合切口生理鹽水沖洗後,如果囊腫與膝關節腔相通,應將關節囊連續縫合。切口內放置橡皮引流條一根,逐層閉合切口
術中注意要點
1.分離囊腫過程中應保護好神經血管。
2.如果發現囊腫壁與周圍肌肉粘連明顯,應將表面的肌膜一起切除,防止術後復發。
3.囊腫與膝關節腔相通時,如果囊腫切除後關節囊缺損過多,無法縫合,可取腓腸肌內側頭或半腱肌腱性部分與囊腫和關節囊的缺損處進行縫合。
術後處理
膕窩囊腫的手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切口橡皮引流條保留2d。
2.術後切口加壓包紮。
3.術後2周拆線,然後開始進行膝關節屈伸活動。
4.術後下肢石膏後托固定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