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中老年人應該謹防膝關節生“鏽”

近段時間, 60歲的劉女士常出現膝關節疼痛, 她想著可能是缺乏鍛煉和缺鈣造成的, 就每天吃鈣片並早起跑步, 結果半個月後, 疼痛反而越來越重, 才想起到醫院檢查, 結果是退行性關節炎。 開封市第二中醫院副院長、骨科專家萬永傑說, 人老後, 關節會出現疼痛、腫脹、摩擦音、變形和活動受限等退化現象, 特別是膝關節炎, 患者感覺兩個膝關節就像生“鏽”了一樣, 給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為此, 中老年人一定要提早認識該病, 把它對人體的危害降到最低。

這是一種自然衰老現象

萬永傑說, 老年性關節炎也叫老年性關節退變,

這種退變就像老年人皮膚變皺一樣, 是一種自然衰老的表現, 一般中老年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這種變化, 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疾病。 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 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骨贅形成。 一般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行走困難、上樓下樓艱難、站著難蹲下、蹲著站不起來, 病人十分痛苦。 雖然此病進展緩慢, 但每個病人表現不完全相同, 但最後結果都一樣——膝關節行走功能喪失。

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在門診中, 中老年女性出現老年性膝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 ”萬永傑指出, 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尤其是女性, 由於其體內激素水準下降,

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 再加上一些輕微的損傷, 其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鏽斑”, 即出現局部壞死。 此時, 身體會動員各種內在力量來修復“鏽斑”, 包括滲出越來越多的關節液和骨質修復, 但由於其滲出的關節液為酸性液體, 不僅不利於“鏽斑”的修復, 反而形成多種化學性炎症介質刺激源, 引起關節周圍腫脹、疼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

認識早期症狀及時治療

萬永傑說, 骨關節炎的症狀是多方面的, 一旦發現以下症狀, 最好及時進行正規治療, 以防病情不斷加重。

疼痛 活動多時疼痛加重, 休息減輕, 再活動時仍可疼痛, 甚至更重。 上下樓梯困難。 關節扭傷、著涼、過勞常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疼痛。

關節腫脹 關節腫脹來源於滑膜增生和關節內積液, 初期常因扭傷、著涼而發作, 以後將變為持續性腫脹。 關節活動時有磨擦感或聽著彈響。

膝軟 也叫打軟腿, 行走中膝關節突然發軟, 欲跪倒或摔倒的現象, 可伴有劇痛。

關節功能障礙 膝關節不能完全伸屈, 不能下蹲和持重, 甚至坐便都困難。

科學預防膝關節炎

第一, 要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 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 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 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 據研究, 穿高跟鞋的女性, 膝關節負重壓力是常人的3倍, 特別是穿高跟鞋下樓時, 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達到正常人的7倍至9倍。 這種額外的壓力會造成人體膝部骨關節的退行性改變, 引起膝部骨關節炎。

另外, 勞動中要避免膝關節長時間半屈, 因為半屈時髕骨面上受的力可以達到體重的7倍。

第二, 避免身體肥胖, 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 肥胖加重關節負荷, 肥胖通常比一般人提前幾年甚至10多年就出現關節退行性變化。

第三, 在飲食方面, 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 如牛奶、乳製品、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 這些既能補蛋白質、鈣質, 防止骨質疏鬆, 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 還能補充雌激素, 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 減輕膝關節炎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