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囤積症
動物對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尤其是對於獨居的人來說,養小動物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係數,還可以時時陪伴著主人,緩解主人的抑鬱。現在人們對於寵物也是越來越關注了,不僅會喂專門的食物還會專門的醫院。但是喜歡小動物是一回事,喜歡大量的囤積動物就是動物囤積症傾向了。動物囤積症是什麼呢?
動物囤積症,是囤積症的一種,屬於心理疾病的範疇,患者表現為喜歡收養寵物,以致囤積了超乎常理數量的寵物,但是卻無法給予它們適當的照顧。動物囤積者以單身、老年婦女、獨居、社會經濟地位低下者為主。
動物囤積症(英語:animal hoarding)系指在一定範圍內囤積了超過一般常見數量之動物,卻沒有能力安置照料這些動物。而之所以採用“囤積”(hoarding)一詞而非“收集”(collecting),是因為後者的行為是基於興趣,而前者的行為帶有病態成份。這種囤積症為虐待動物之行為,但更精確來說可被視為一種精神病的症狀。患者強烈依賴他們的動物,完全無法容忍讓動物離去。他們通常無法理解自己這種不提供動物適當照料之方式,已經是傷害動物了。患者傾向于相信他們有提供這些動物足夠的照顧。美國動物虐待防治協會成立一個“囤積防治小組”,和患者一起行動,目標是説明患者建立正確的觀念,僅照顧適當數量的動物,以確保這些動物能健康生活。
動物囤積症患者囤積了超乎常理數量的寵物,但是卻無法給予它們適當的照顧。動物囤積研究協會的統計指出,大部分動物囤積者的特徵是:單身、老年婦女、獨居、社會經濟地位低下。
1、動物夥伴的數量超乎常理。
2、無法提供動物甚至最低標準的營養、衛生、庇護、醫療照顧,以致動物饑餓、生病或死亡。
3、否認自己無法提供動物最低限度的照顧,並否認這種行為對動物、家庭、居住者造成不良影響。
除了囤積病行為以外,在DSM-I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中也將其與強迫症及強迫性人格病患(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列為相關。此外,動物囤積可能跟成癮、失智症、甚至妄想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