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一天的變化規律
人類屬於恒溫動物,身體的溫度總是恒定在36.3-37.5攝氏度之間,如果身體體溫出現異常,一般就是身體發生了疾病。那麼體溫一天的變化規律是怎樣呢?實際上在健康狀態時,男性和女性,幼兒和成年人體溫狀態也不盡相同,一般幼兒體溫較成年人高,女性體溫較男性高,只要身體溫度在正常範圍內浮動,都沒有問題。要判斷自身體溫是否正常,掌握好相關知識非常重要。下面一起來瞭解。
正常體溫情況
人體內部的溫度稱體溫。保持恒定的體溫,是保證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體溫是物質代謝轉化為熱能的產物。
正常人的體溫是相對恒定的,它通過大腦和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和神經體液的作用,使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體溫升高時,機體通過減少產熱和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恒定;反之,當體溫下降時,則產熱增加而散熱減少,使體溫維持在正常水準。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恒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稱表層溫度。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其中直腸體溫最接近深部體溫。正常值:口腔舌下溫度為37℃(範圍36.3-37.2℃),直腸溫度37.5℃(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下溫度為36.0℃(範圍36.0℃-37.0℃)。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並非為個體的絕對數值。
正常體溫特點
正常體溫是一個溫度範圍,口腔舌下範圍36.3-37.2℃直 腸37.5℃腋 下36.5(範圍36.0℃-37℃)。 每日早晚、人體各個部位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範圍,但並不是恒定不變的。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2℃~0.5℃,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2℃~0.6℃。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於0.8℃。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5℃左右。女子體溫在經期亦有些許變化。
在健康狀態時,如飲食正常,衣著適宜,人體的體溫一般是比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於36.2℃~37.2℃),而不因外界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範圍就是發熱,37.3_38℃是低熱,38.1_41℃是高熱。
測量體溫的位置
測量體溫一般常用3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及肛門:
1、兒童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
2、兒童在口腔處為36.2℃~37.3℃之間;
3、兒童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
通過測量後,兒童凡超過正常範圍0.5℃以上時,稱為發熱。不超過38℃稱為低熱,超過39℃者為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