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髂脛束拉伸的方法是什麼?

現在很多人都有跑步的習慣,到運動場上去跑步的時候,會出現膝蓋部位外側有疼痛的情況,嚴重的還會影響正常的行走,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疼痛,髂脛束就是主要的元兇,所以大家在跑步或者做其他運動之前,一定要記得做髂脛束的拉伸,這樣可以避免膝蓋出現疼痛,那麼髂脛束的正確拉伸方法是什麼呢?

髂脛束拉伸的方法:

1.躺在地面上,使用皮帶、繩子或彈力帶纏繞在一隻腳上,使用健身帶將腿部拉晃到身體另一側,保持腿部挺直,交叉於另一條腿上,這將是起始動作。

2.保持腳面離地,繼續拉動健身帶,力度恰好可以使的腳背略微抬起,保持10至20秒的時間,然後換另一條腿重複該動作。

髂脛束是由緻密而堅韌的結締組織構成。髂脛束由外層較薄的環行纖維和內層呈自上而下垂直狀的較厚縱行纖維構成。環行纖維呈前上至後下方向排列。髂脛束內層縱行纖維在髕骨上緣至闊筋膜張肌之間的部分,有細小的纖維自下而上依次與深部肌肉的肌纖維相交織,故在截取髂脛束並與其深部肌肉相分離時,應以自下而上的方向剝離之,以免自上而下分離時,致其深部肌纖維撕裂、破損,引發出血及使髂脛束內面不光滑。位於髕骨上緣以下之髂脛束纖維,分別呈鴉爪之束帶狀,抵止於髕骨表面、髕韌帶、脛骨外側結節,再由脛骨外側結節向前抵於脛骨粗隆,向下後方抵於腓骨頭,還有部分深層纖維止於股骨外側髁處膝關節囊,各束止點均與骨膜附著緊密。由此可見,髂脛束的止點非脛骨外側結節局部,其附著範圍較廣泛、面積較大,因而決定其下端固定作用及抗拉力作用均較強。

相關的疾病:

髂脛束摩擦綜合征:

髂脛束起自髂脊前外側,走行於大腿外側,其遠段跨過股骨外側髁,末端止於脛骨前

方外側面的較廣泛部分(即脛骨Gerdy結節)。髂脛束是膝後外側複合結構淺層的一部分,

為加強膝關節後外側穩定性的動力裝置,其主要功能是膝關節運動時屈膝、協同靜力裝置

限制脛骨外旋及膝內翻,加強了膝關節後外側的穩定性。髂脛束是大腿的深筋膜結構,由緻密而堅韌的結締組織構成,可分為淺層、深層和被膜骨性層。淺層是髂脛束的主要腱性

部分,骼脛束的淺層很少受傷,可以作為膝關節外側結構的一個很好的參考點,淺層的損

傷常在脛骨止點處撕脫;髂脛束深層在冠狀面繼續延續附著於股骨遠端外側肌間隔

髂脛束摩擦綜合征(IliotibialBandFrictionSyndrome,ITBFS)主要由過度運動及不當的體育訓練引起。多見於長跑、橄欖球、自行車等運動員及愛好者、舞蹈家、軍人及其他運動者。以跑步造成的膝關節外側方損傷最為常見(又名跑步膝,發生率約5%~14%,是跑步運動員膝痛第二大病因)

[1]臨床上以膝關節外側髁部上下疼痛或不適(屈膝20~30°最明顯)為主要表現。單純憑症狀臨床上有時難與鄰近的外側副韌帶、外側半月板損傷、股二頭肌腱、膕肌腱等的損傷鑒別

[2]MRI具有良好的軟組織解析度、極易評價正常或病變的髂脛束及膝關節其他病變,對本症的診斷具有明顯優勢。

臨床治療:明確診斷後即強調合理地安排休息,直至症狀減輕或消失。初期冷敷膝蓋,以緩解炎症,後行活血化瘀、消腫通絡的中藥外敷。疼痛較重者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恢復期予以拉伸骼脛束、四頭肌、腿後腱和臀部肌肉的訓練,穿合適的鞋,避免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和坡路上行走。經過前述治療後隨訪,3~6周治療後症狀多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