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什麼東西去濕氣最快?

夏季一般是濕氣最容易入侵人體的季節,夏季天氣炎熱,大多數人都會呆在有空調的地方,長時間的吹空調是很容易導致濕氣入侵的,如果不及時的將濕氣排出體外,就會導致濕氣越積越多,最終影響身體健康,導致身體出現很多的疾病,那什麼東西去濕氣最快呢?下面介紹祛濕最好的方法。

一、泡腳祛濕效果好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用溫水泡腳有利於健康,其實,夏天用溫水泡腳對養生也有重要的作用,對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為脾胃功能不好,容易被濕邪侵犯,用藿香煎汁泡腳,是夏季祛除濕氣、消解暑熱的好方法。

具體方法:取藿香30~50克,加水2000毫升用大火煎煮至沸後改用小火煮至1000毫升左右,濾出汁液,藥渣再加水2000毫升煮至1000毫升,混合2次所煎汁液,倒入盆中,待水溫40℃左右時浸泡雙腳,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

二、按摩排水勝桑拿

相比北方的乾燥,南方天氣濕悶,夏季常讓人悶出一身汗,被不少人玩笑稱為“免費桑拿”。桑拿是懶人的排水招數,但洗桑拿過程中往往出汗過多,並不利於心臟健康,這種被動的出汗方式也不適合炎熱的夏季,儘管這樣可以加快血液迴圈,排除體內的濕氣。洗溫水澡,並稍稍按摩是更為健康的選擇。通過溫水澡讓身體少量出汗,配合簡單的按摩手法,或是在運動後,待汗液風乾再溫水洗澡,都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

三、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

值得注意: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四、傳統艾灸祛除體內濕氣

傳統艾灸具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對祛除體內濕氣效果很好。體內濕氣較重的人可以艾灸中脘穴(臍上4寸處)10~15分鐘,具有補中氣、行氣活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胃部不適。另外,豐隆穴(人體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兩橫指處)、曲池穴(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處)也具有較好的祛濕作用,平時可常灸。

五、調息養氣來站樁

站樁養生功法,也是調整濕氣非常簡單和效果最快的方法。它能夠在根本上消除陽虛所導致的不少身心問題,健脾祛濕。方法步驟: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抱胸前,五指撐開,兩手心相對,呈抱球姿勢,沉肩墜肘,膝蓋微屈,膝蓋不能過足尖,大腿根部空虛,呈似坐非坐狀態。

注意:初學者學習站樁時一開始不要求姿勢都正確,只要能堅持站住即可,隨著時間長了在站住的基礎上再逐漸要求姿勢的規範性,初學者站10分鐘相信就會有效果,之後漸漸加長時間。

六、妙用蔥、薑、蒜

蔥、薑、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在祛除濕氣方面,辣椒和蔥薑蒜這些配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辣椒和薑,性微熱,祛濕比較有效,但是在夏季,要注意量,達到平衡,過多則會導致火氣旺盛,不要剛去了濕又來了火。(佛醫堂提醒:對於學佛人來說,儘量不要吃蔥蒜,因為蔥蒜會產生濁氣,讓身心不清淨,但特別時期用於治病是可以的)

七、少鹽,幫助腎排水

吃太多鹽必導致更多的水攝入,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條。許多科普文章常常提醒大家夏季要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這種提示是沒錯的。但這主要是針對夏日從事劇烈運動、體力勞動的人,對很少出汗的白領們來說則未必合適。因為攝入體內的鹽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造成水鈉滯留,水腫也就不請自來。您雖沒多吃,看上去卻比別人大一號。如果不是出汗太多,夏季仍然要堅持低鹽飲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特別是對於腎臟有疾患的人來說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