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番瀉葉的功效與作用 瀉熱行滯通便利水

導語:番瀉葉為刺激性瀉藥,通過腸粘膜和神經從刺激腸蠕動,屬於猛藥,建議儘量少用。作用於結腸,一般幾個小時內生效。

番瀉葉的功效:

功能主治:瀉熱行滯,通便,利水。用於熱結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性味歸經:甘、苦,寒。歸大腸經。用法用量:2~6g,入煎劑宜後下,或開水泡服。注意:孕婦慎用。備註:(1)服量不宜過大,過量則有噁心、嘔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氣和中藥品同用,可減少此弊。

番瀉葉的藥理作用:

1、瀉下作用對小鼠、大鼠、家兔等多種動物及人均有顯著的瀉下作用,小鼠和兔於藥後2-4b致瀉,人口服後約6h引起瀉下。本品致瀉有效成分主要為番瀉甙A和B,尤其是番瀉甙A,番瀉甙C雖致瀉作用與A相近然含量很少。番瀉甙A20mg/kg即可引起小鼠瀉下。但倘於A中混入20%的C,則可使番瀉甙A的作用增強1.6倍。番瀉甙於小腸可以有部分吸收,後經血流或膽汁進入大腸,而主要則由小腸直接進入大腸,在腸內細菌作用下經水解、還原等變化成為大黃酸蒽酮或大黃酸蒽酮-8-葡萄糖甙。由於直接注入大黃酸蒽酮的瀉下作用不受影響,且可見腸內大黃酸蒽酮的生成量顯著減少,故認為大黃酸蒽酮才是番瀉甙引起瀉下的真正成分。另一方面,在翻轉小腸和結腸囊番瀉甙可阻止葡萄糖和Na的跨腸壁轉運,表明抑制腸道對葡萄糖、鈉和水的吸收,增加腸腔內容積繼而刺激腸壁反射性地使小腸和結腸蠕動增強,也可能是其致瀉機制之一,且小腸也是其瀉下成分的作用部位。

2、止血作用對胃、十二指腸出血有效。用本品水浸液於胃鏡下噴灑於胃出血處,直視可見有即刻止血作用。番瀉葉總甙200mg/kg腹腔注射可明顯縮短小鼠出血時間。番瀉葉口服,可便血小板數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時間、凝血活酶時間、血漿複鈣時間和血塊收縮時間縮短。此外,本品對鹽酸和消炎痛所致大鼠胃粘膜損傷的保護作用也有利於對胃、十二指腸出血的防治。

3、抗菌作用番瀉葉浸液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甲型鏈球菌以及白色念珠和某些致病性皮膚真菌。

4、其他作用對於實驗性腸梗陰大鼠,番瀉甙50mg/kg腹腔注射可使降低的腸粘膜組胺含量恢復至正常水準。此外,曾報告本品有箭毒樣作用,能阻斷神經-肌肉接頭衝動的傳遞、阻止乙醯膽鹼與M受體的結合而使肌肉鬆弛。

5、毒性番瀉葉總甙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為1.414g/kg,折合生藥為36.3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