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
抗原和抗體兩者都是人體中重要的物質成分,而人體中很多的機能反映都是通過抗原和抗體結合進行的。但是如果是經常接觸醫學的人應該非常清楚抗原和抗體的工作原理,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根本就不清楚抗原和抗體是什麼,更不要說抗原和抗體反應的原理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抗原和抗體的反應原理吧。
抗原抗體反應是指抗原與相應抗體之間所發生的特異性結合反應。這種反應既可在機體內進行,也可以在機體外進行。抗原抗體反應的過程是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和物理變化,包括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和非特異性促凝聚兩個階段,以及由親水膠體轉為疏水膠體的變化。
反應特點
抗原抗體反應的特點主要有三性:即特異性、比例性、可逆性。
特異性是抗原抗體反應的最主要特徵,這種特異性是由抗原決定簇和抗體分子的超變區之間空間結構的互補性確定的。這種高度的特異性在傳染病的診斷與防治方面得到有效的應用。隨著免疫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還將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得到更加深入和廣泛的應用,比如腫瘤的診斷和特異性治療等。
比例性是指抗原與抗體發生可見反應需遵循一定的量比關係,只有當二者濃度比例適當時才出現可見反應,在抗原抗體比例相當或抗原稍過剩的情況下,反應最徹底,形成的免疫複合物沉澱最多、最大。而當抗原抗體比例超過此範圍時,反應速度和沉澱物量都會迅速降低甚至不出現抗原抗體反應。
可逆性是指抗原抗體結合形成複合物後,在一定條件下又可解離恢復為抗原與抗體的特性。由於抗原抗體反應是分子表面的非共價鍵結合,所形成的複合物並不牢固,可以隨時解離,解離後的抗原抗體仍保持原來的理化特徵和生物學活性。
反應原理
抗體能特異性地識別相應的抗原,並與之結合。這種結合在體外也能發生,這種
特性就是許多免疫檢測方法的基礎。抗原與抗體相互作用是非共價的,可逆的,其特性符合許多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但因為抗體分子的結構特點,以及抗原分子結構的多樣性,使抗原抗體結合反應表現出複雜性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