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貓耳朵的功效與作用

文章導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種現象,那就是在自己的社區周圍經常會有一些賣饊子、麻花之類的零食的小推車經過,而且上面的零食各種各樣,好多都是自己學生時代喜歡吃的,不過現在吃起來和那時候的味道差別好大,也許是因為心境不同的原因吧。在那些小推車上面往往還有賣大京果和貓耳朵的。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講,貓耳朵都是屬於外地食品,但是食品無國界,只要好吃就行,貓耳朵就是這樣的一種食品。貓耳朵吃起來脆脆的,深受老人和小孩的喜歡。那麼,下面就來介紹心愛關於貓耳朵的具體功效和作用。

貓耳朵是一種在山西、陝西等地流行的漢族傳統麵食。其並非如名字所說用貓耳製成,只是因形似貓耳故名。在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貓耳朵是晉南(山西運城,臨汾),晉中、晉北等地區流行的一種風味麵食。它吃著筋滑利口,製作簡便,隨鄉就俗,適用多種麵粉和澆頭,又加製作簡便,倍受群眾歡迎。在晉中一帶,人們用白麵、高粱面製作;在雁北、忻縣高寒地區,人們用蓧面、蕎面製作,取名“碾疙瘩”,還名“碾飥飥”。尤其因蓧面製作柔軟,還能碾推成花紋、觸鬚等式樣,更使這種麵食形象多彩多姿。

貓耳朵起源於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晉語區,如山西省中北部、內蒙古西部、河北張家口等地,這種麵食很常見,在當地被稱為“圪坨兒”。在關中也有類似制法的麵食,稱作“麻食(馬齒)”。做法是用白麵、蕎麥面等和好後,切成小塊,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撚即成。清水煮後撈出,澆上菜或鹵等食用。因形如貓耳,且由於晉語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澀難懂,因而也被稱為“貓耳朵”。在一些地區也有用蓧麥製成,蒸熟後食用。蓧面有獨特的風味,較白麵不易消化,所以抗餓。

貓耳朵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養胃生津、益腎壯陽、固骨髓、健足力、愈創口等作用。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等。還具有抗癌、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等功效。

通過上面對於貓耳朵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相信很多人心中對於貓耳朵的看法應該是有所變化吧。因為很多人一開始只是認為貓耳朵只可以作為一種小零食來消遣或是打發時間而已,沒相當貓耳朵還具有這麼多的對我們身體有利的功效和作用,所以有時候不管做什麼要用心和善於發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