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貓耳朵的吃法

文章導讀

說到小零食,孩子們應該是最開心的了,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們的貪吃,更多的是因為零食中間充滿了很多童趣,這是大多數成年人所不能理解的。其實平時吃到的零食有好多種,但是超市裡面賣的那些薯片薯條之類的膨化油炸食品,往往吃下去會有害身體健康,所以遠遠不如明間的小零食,就比如:貓耳朵。

說到貓耳朵,大家應該是很熟悉的,不光是大人還是小孩,因為貓耳朵這種食品非常的形象。就外觀來說,長的非常像貓科動物的耳朵,因此叫作貓耳朵是非常貼切的。下面就來詳細說說關於貓耳朵的吃法問題。

貓耳朵是晉南(山西運城,臨汾),晉中、晉北等地區流行的一種風味麵食。它吃著筋滑利口,製作簡便,隨鄉就俗,適用多種麵粉和澆頭,又加製作簡便,倍受群眾歡迎。在晉中一帶,人們用白麵、高粱面製作;在雁北、忻縣高寒地區,人們用蓧面、蕎面製作,取名“碾疙瘩”,還名“碾飥飥”。尤其因蓧面製作柔軟,還能碾推成花紋、觸鬚等式樣,更使這種麵食形象多彩多姿。

貓耳朵起源於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晉語區,如山西省中北部、內蒙古西部、河北張家口等地,這種麵食很常見,在當地被稱為“圪坨兒”。在關中也有類似制法的麵食,稱作“麻食(馬齒)”。做法是用白麵、蕎麥面等和好後,切成小塊,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撚即成。清水煮後撈出,澆上菜或鹵等食用。因形如貓耳,且由於晉語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澀難懂,因而也被稱為“貓耳朵”。在一些地區也有用蓧麥製成,蒸熟後食用。蓧面有獨特的風味,較白麵不易消化,所以抗餓。

貓耳朵的最常見吃法是雙色什錦貓耳朵,具體做法如下:

主料:貓耳朵適量;

輔料:蒜苔適量,黃豆適量,柿子椒適量,紅椒適量,黃瓜適量,黑木耳適量;

調料:食鹽適量,雞精適量,植物油適量;

1.將雙色貓耳朵胡蘿蔔黃豆煮熟放入炒鍋煸炒;

2.放入蒜苔、青椒、紅椒、黃瓜、黑木耳;

3.放鹽和騙雞精,起鍋;

其實說起貓耳朵,相信很多成年人的腦海中都有類似的共同的回憶,在我們孩提時代,大家都是吃過貓耳朵的,有些人甚至那時候把貓耳朵當做自己的寶貝,也不肯與別人分享,可見貓耳朵在那個時代是多麼的寶貴。所以家長們要注意了,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和孩子不要鋪張浪費,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