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結腸穿孔的症狀

結腸穿孔經常會出現在許多老年人的身上,一般在症狀發病的時候,最起初就是腹痛開始會逐漸的往下迴圈,最後蔓延導致患者的排便和排氣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還會引起宿便堆積,無法正常消化的現象,另外就是很多患者都會有腹膜炎,最後導致結腸穿孔,這樣不僅會造成腹痛加重,還會引起許多併發症。

臨床表現

SP好發於老年人,腹痛一般開始于左下腹,逐漸累及全腹,排便活動往往致腹痛突然加劇,就診時均已有腹膜炎表現。患者可因腸內的大量糞塊而在腹部觸及包塊。

檢查

1.半數患者在腹部X線平片有膈下游離氣體,有時還可見糞塊陰影和鈣化糞塊影。診斷性腹穿,有助於瞭解腹膜炎的性質。

2.SP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術前確診率低。提高術前確診率的關鍵在於對本病有充分的認識。當老年腹膜炎患者病前有慢性便秘史,腹部可觸及包塊,上有膈下游離氣體和糞塊陰影時,應高度考慮為結腸糞性穿孔。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可以確診。

治療

SP一旦發生須及早手術。對穿孔結腸的處置方法,根據腹腔污染程度,患者情況等主要有3種:①病變段結腸切除加近段結腸造口術;②穿孔段結腸外置造口;③穿孔修補關閉加近段結腸造口。

一旦發生須及早手術。對穿孔結腸的處置方法,根據腹腔污染程度,病人情況等主要有3種:

①病變段結腸切除加近段結腸造口術;

②穿孔段結腸外置造口;

③穿孔修補關閉加近段結腸造口。

多數學者主張早期行穿孔段結腸外置造口術,因為術式簡單安全,尤其當病人情況不佳,手術時間受限時,穿孔部位過低外置造口困難時改行穿孔修補關閉加近段結腸造口。

自80年代起,隨著對本病的認識加深,趨向首選病變腸段切除加近段結腸造口,其次為腸外置造口。Serpell和Guyton比較了幾種手術方式結果,發現無論是術後病死率還是併發癥結果,發現無論是術後病死率還是併發症的發生率均以病變結腸切除加近段結腸造口術為最低。

Serpell認為結腸糞性潰瘍往往為多發,有時炎症和壞死病變累及一段腸管,加上近段結腸往往充滿糞塊並高度擴張,故相比之下病變段結腸切除加近段造口術能降低再次穿孔和腸瘺的發生率。此外,切除了高度擴張的結腸,對改善便秘亦有益。

Guyton強調術中要仔細檢查所有的結腸其漿膜面是否完整,他發現結腸漿膜的裂傷處下面往往有糞性潰瘍存在,一經發現漿膜面有裂傷應將該段腸管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