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過剩的表現
蛋白質是身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也是身體每天都需要補充的物質,因為人體對蛋白質的消耗量巨大,蛋白質是提供身體能量的基礎。補充蛋白質能夠讓身體更加強健,但是,有些人盲目的進行蛋白質補充容易造成蛋白質過剩問題出現,下面就來看看蛋白質過剩的表現有哪些呢?
蛋白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過多,對人體同樣有害。過多的動物蛋白質的攝入,就必然攝入較多的動物脂肪和膽固醇。
蛋白質過多本身也會產生有害的影響。正常情況下,人體不貯存蛋白質,所以必須將過多的蛋白質脫氨分解,氮則由尿液排出體外,這一過程需要大量的水分,從而加重了腎臟的負荷,若腎功能本來不好,則危害更大。過多的動物蛋白質攝入,也造成含硫氨基酸攝入過多,這樣會加速骨骼中鈣質的流失,易產生骨質疏松。
蛋白質過剩的表現:
攝取超過需要量的蛋白質時,經過代謝后,會在人體的組織里殘留很多有毒的代謝殘余物,因而引起自體中毒、酸堿度失去平衡(酸度過剩)、營養缺乏(一部分營養被迫排出)、尿酸蓄積,導致多種疾病,如痛風等。
患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人攝人過多的蛋白質,會促使腎小球硬化。如已出現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癥者,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以每日20克為宜),且應攝入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等。蛋白質過多,會加重氮質血癥和尿毒癥。
肝病病人為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再生,每天需要90~100克蛋白質,但不可強調高蛋白。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轉化為脂肪貯存起來,加重肝臟負擔,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無法消化的蛋白質,在腸內腐敗發酵,可加重氮質血癥、氨中毒,促發肝昏迷。
蛋白質攝取過多,還可導致腦損害、精神異常、骨質疏松、動脈硬化、心臟病等癥。常年進食高蛋白質者,腸道內有害物質堆積并被吸收,可能會導致未老先衰、縮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