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培養的注意事項
很多人對抽血培養不是特別的了解,這是一種血液培養的方法,它能夠對某些疾病進行良好的檢查,再進行抽血培養的時候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項,比如說要了解最佳的采血的時間,要了解一些比較好的采血的方法,然后才能進行血培養。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我們來看一下。
抽血培養的注意事項
1、最佳采血時間:盡可能在抗菌藥物使用前,盡可能在寒顫和發熱初起前30分鐘-1小時為好。采血的環境應相對潔凈。
2、靜脈穿刺消毒:嚴格按照皮膚消毒步驟操作(建議使用洗必泰)。
血液培養必須特別強調嚴格消毒,避免皮膚表面或環境細菌造成污染。
3、培養瓶的消毒:棄去瓶頂塑料帽,用75%乙醇棉球消毒瓶頂橡皮塞,待干60秒。
4、采得的血首先應注入需氧瓶,然后再注入厭氧培養瓶,有利于更好地分離出真菌、綠膿桿菌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5、采血裝置和最小采血量:
怎么進行血培養方法
首先是采血時機。為盡量獲得陽性血培養結果,應在患者寒戰或者體溫剛剛開始升高時操作。一旦體溫達到高峰,往往大部分細菌在血中已被清除了,培養陽性率自然就不高了。
其次是送檢標本的量要足。臨床上有些醫生盡管為患者進行了血培養,但通常僅送檢1次。在多數情況下,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幾乎同時在不同部位采血培養2套,約 40毫升血,這樣,血液培養的陽性率可以高達80%左右。在此基礎上,每增加1毫升血液,則陽性率大約有1.3%的增加。而送檢1次5~10毫升血培養的做法,其病原菌陽性檢出率僅為7%~10%。某些感染性疾病,如心內膜炎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間歇出現,很難捕獲,此時也需要提供3套或更多的血液標本,間隔1個小時左右,以提高陽性檢出率。
再次,應盡量在患者使用抗菌藥之前抽取標本進行血培養,否則可能會影響血培養的準確性。如果患者在就診之前已經使用了抗菌藥,則應選擇含樹脂培養瓶進行操作,借以中和、吸附抗菌藥物,提高病原菌的陽性檢出率。
最后是不要因為血培養耗時長而放棄檢查。有些醫生因為考慮到醫院病床的輪轉率等情況,不愿意選擇血培養。事實上,隨著檢驗技術的提高,目前大部分病原菌可以在48小時內檢測出來。而確定病原菌后有針對性地用藥,不僅可以避免盲目用藥無效后更換藥物帶來的尷尬,節約寶貴的治療時間,更可以為患者節約大量的治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