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春季養生粥 輕鬆幫你防流感

雖是春季,但清明時節未過,天氣還是忽冷忽熱,人體免疫力易有所下降,不少人都出現感冒症狀。專家認為,感冒大都由風寒引起,風寒感冒表現為發熱、畏寒、無汗等症狀。

多吃熱粥有發汗解表,驅風散寒的功效,如適當配搭養生食療,對抗風寒感冒功效更顯著。

生薑蘇葉粥

生薑是對付發燒、打噴嚏、咳痰等症狀的最好“武器”,有祛痰、祛寒、補氣、除痘、平喘的作用;蘇葉也有發散風寒的作用。蘇葉10克、生薑3片,將白粥熬好後放入,再開鍋就可食用。

芹菜粥

將芹菜連根洗淨,每次用150春色芹菜,加水熬煮,取汁與梗米100克,同煮作粥,早、晚隨量食用。

《本草綱目》記載,芹菜與梗米煮粥,有 “伏熱、利小便”的作用。春季肝陽易動,常使人肝火頭疼、眩暈目赤,有此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對降低血壓、減少煩躁有一定好處。

春季也是小兒麻疹多發季節,若及早發現,也可煮芹菜粥給小兒食用,以達到解表透疹的目的,此外,芹菜粥也頗適宜于生長發育旺盛的孩童用。

菊花粥

菊花5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將菊花湯與粳米同煮成粥,早、晚隨量食用。

中藥菊花早為古代醫家所喜用,《神農本草經》中把它列為上品,其性味甘苦而涼,具有疏散風熱,宣通肺氣、平肝明目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菊花中含有揮發性精油,故具芳香,也含膽鹼、維生素A、維生素B、氨基酸,還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並降低血壓。

臨床上也有用以防治冠心病,中老年人如能在春季吃些菊花粥,不僅可防治風熱頭痛,肝火目赤,眩暈耳鳴,而且久服還有使人肢體輕鬆,耳聰目明,提神醒腦效果。

百合枸杞粥

取百合20~30克、枸杞10克、豬肉片或肉末適量,放入大米粥裡煮熟透即可。

這款粥適合有陰虛表現的人,如容易心煩、口渴、睡覺愛出汗、舌紅苔少等。其中,百合是潤肺佳品,常用於治療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症,還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枸杞則有補肝腎、益精氣、祛風治虛等功效。兩者合用,可謂強強聯合。

山藥豬肉粥

取山藥20克左右切片,與適量豬肉末一起,與大米粥同熬即可。

中醫認為山藥不燥不膩,入肺、脾、腎經,既可健脾助消化、又有益肺止咳的作用。尤其適合平常體質較弱、易疲勞、口淡、大便稀、面色白等有氣虛表現的人,在補充營養的同時,增強體質。

蔥白粳米粥

平常怕冷、手腳心冰涼、不愛出汗的人,或者天氣寒冷時,可在粥里加點蔥白,有助於驅走寒氣。蔥白性溫,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等功效,對預防感冒效果良好。

取蔥白5~6段,生薑3~4片,與適量粳米同熬即可。

薄荷牛蒡子粥

還有一些人,身體“火”很大,經常臉色紅赤、喜歡喝涼水、易乾咳、便秘等。他們不妨喝點薄荷牛蒡子粥“清火”。

兩者都有疏風散熱、利咽散腫等功效。可先將牛蒡子單煮,取其汁水與6克薄荷一起放入粥中。

蔥白粥

材料:蔥白1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煮粳米,待米熟時把切成段的蔥白及白糖放入即成。

保健療效:此粥具有解表散寒、和胃補中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身熱無汗,面目浮腫,消化不良,癰腫等病症。

防風粥

防風15克,蔥白2根,生薑3片,大米50克。粥快熟時加入防風、蔥白和生薑,可適量加鹽。

可清熱祛風、散寒止痛,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畏寒發熱、骨節酸痛、鼻塞聲重、腸鳴泄瀉等病症。

胡蘿蔔粥

胡蘿蔔350在,洗淨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早、晚餐服食或作午後點心。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人體攝入後,可轉變成維生素A,能保護眼睛和皮膚。患有皮膚粗糙和夜盲症、眼乾燥症、小兒軟骨病的人,食之很有裨益。平素脾虛泄瀉者慎用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