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名小吃
丹東位于遼寧省,是一個比較知名的東北城市。由于臨海,所以丹東的一些海鮮還是比較富有盛名的,很多去丹東旅行的人,都會選擇吃當地海鮮。當然了,除了海鮮之外,丹東地區還有很多流傳已久且流傳范圍比較廣的知名美食。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種丹東地區的名小吃!
一、黃蜆炒米叉子
黃蜆炒米叉子,以米叉子為主料,以黃蜆子肉、韭黃、胡蘿卜、元蔥等為輔料,加蒜沫、香油等調料,煸炒而成。色澤金黃,口感滑嫩筋道,味道鮮美干香。乃丹東最具特色小吃之一。
米叉子是由滿族食品“酸湯子”演變而來的。“酸湯子”是滿族家庭最常見的主食。《奉天通志·禮俗三·飲食》載:“取二斤玉米粒放入缸內,加水漚泡至酸(不要變臭),撈出,遂用磨推成水粉,再用吊包布濾出殘渣,濾過的水粉沉淀后,放在鋪了一層硝灰(草木灰)的吊包上面,用硝灰吸干其水分,然后倒在盆里用溫水調解均勻,遂用湯子套將面團攥成面條形,下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出,盛在碗內,拌以調料即食。”
“酸湯子”酸味較大。后來,為了適應大多數人口味需要,生產工藝有所改變。就在“酸湯子”的基礎上演變出了米叉子。米叉子沒有“酸湯子”那么酸。米叉子富含粗纖維、蛋白質等,可炒可煮,是丹東獨有的食品。金秋時節,丹東沿海特產“大黃蜆子”正是鮮肥味美之時。取其肉,配以少許韭黃,與米叉子合炒或合煮,實為經濟實惠的佳肴美味。
二、酸菜燉白肉血腸
酸菜是滿族的主要素菜。滿族生活在冬季寒冷的東北地區,一年有半年要靠窖藏的脫清蔬菜過日子。酸菜是秋天將新鮮的青菜在缸中發酵而成,味酸。燉,炒,生拌涼菜,做湯,做餡都行。豬肉燉酸菜是北方滿族常吃的菜肴。農村逢年節人們愛吃白肉血腸酸菜。東北滿族聚居的地方,家家的炕桌中央都有一圓形洞穴;正好能放下馬勺,炕桌下放一火盆,就著馬勺里的酸菜,寒冬臘月,全家可以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酸菜燉白肉血腸是滿族風味名菜。也可以用沙鍋燉制。做法:將豬腸用堿水或鹽水洗凈,把鮮豬血攪開,去浮沫,加入蔥、姜、蒜、鹽、味精等作料后灌入豬腸,煮熟切段;將五花豬肉用開水緊透,去掉浮沫和血腥味,再重新換清水煮熟,切成薄片,然后將白肉、血腸,以及切好的酸菜和粉絲一道放進鍋里用清水燉半小時即成。吃時蘸著韭菜花、豆腐乳、芝麻醬等調料。
三、花開富貴葉子魚
花開富貴葉子魚系丹東名菜,是以鴨綠江上游的草魚為主料,輔以油菜、西紅柿、胡蘿卜等,配以瑤柱等調味品精制的。
先將活草魚宰殺剔取肉制作成魚泥,加入調味品和輔料,然后用魚泥作成葉子狀,用油滑制成熟,再用滑炒調味,擺在盤中。
特點:造型如葉子狀,色澤明亮,口味滑嫩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