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膠用冷水還是熱水泡
桃膠在購買回來以后還是不要去使用冷水泡,這樣是會讓桃膠沒有辦法泡發,就算是經過一段時間泡發以后味道上也沒有剛開始購買回來的時候那么美味,人們在吃起來就會覺得出現很嚴重的偏差,還有就是更為重要的是營養價值會出現一些變化,會使得桃膠的營養價值變得沒有那么好。
由桃樹上分泌出來的桃樹油經化學反應而制得的淺紅色黃色粘稠液體,經進一步干燥,粉碎為固體顆粒狀,是一種淺紅色黃色透明的固體天然樹膠。于夏秋采收,其成分與阿拉伯樹膠大致相同,天然桃膠性狀大小不等,有的混有雜質,假桃膠顆粒大小相等,沒有雜質,沒有淡淡的清香,大家注意鑒別。
桃樹枝干部位出現腫脹,然后流出淡紅色黃色透明樹脂,尤其雨后流膠現象更為嚴重。凍狀膠體顏色逐漸變成淡紅色。如果天氣干燥,膠狀物轉變成淡紅色堅硬膠塊呈結晶狀,粘附于枝干表皮。雨后流膠量大并且膠大多數在干后呈淺黃色或白色透明固體,因為暴雨使桃樹吸收大量水分,把體內膠質稀釋后,第一批流出來的膠呈淺黃色或白色透明樹膠,此種膠質營養成分含量低。
桃膠的分泌主要由于桃樹樹干受損或者被真菌感染產生,是桃樹的自我防衛機制,一般果農稱其為流膠病,高發于每年的6月直8月,其由真菌引,降雨會使病菌擴散,隨著氣溫上升,樹體流膠點增多,病情逐漸嚴重,流膠部位易被腐生菌侵染,使桃樹皮層和木質變褐、腐爛,致使樹勢衰弱,嚴重時,枝干或全株會枯死。
桃膠是從桃樹上分泌出來的天然膠;桃樹茂盛時,以刀割樹皮,久則有膠溢出,故而采收,有時桃樹也會自己將桃膠分泌出來。用小刀削取上述樹種干上的膠質物,置于陽光下曬干,即為桃膠原料。采收桃膠時不傷及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