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曬傷比曬黑危害更大

炎夏即將來臨, 商場的防曬品擺得琳琅滿目。 對抗烈日, 哪一種防曬品比較好, 哪一款最適合自己?這可真讓MM們糾結了。 防曬品名目繁多, 購買前只有先瞭解它、瞭解自己, 並且掌握塗抹要領, 才會起到最佳效果。

PA加號多一個, 防曬黑程度增一倍

“每年購買防曬品, 都是通過導購員的推薦, 效果只能說是馬馬虎虎。 想自己挑, 可是不懂瓶子上面的英文標注, 生怕買錯了不管用。 ”辦公室的小李說。 不少人都和小李一樣, 面對防曬品上的英文標注, 不知所以。 “買了好多年防曬霜, SPF、PA這倆英文標注最常見, 可真弄不清楚是咋回事。

紫外線分為UVA(長波)、UVB(中波)、UVC(短波)三種, UVC會被大氣層阻擋, UVB可以照射在皮膚表皮上, 是將皮膚曬紅、曬傷的罪魁禍首。 “防曬品上標注的SPF主要用來對付UVB, PA則是用來對付UVA, 表示可以不被曬黑。 ”

“是不是SPF、PA後面的數字越大、加號越多, 防曬效果越好?”姚女士問。

PA後面的加號表示防曬黑的強度。 加號每增多一個, 防曬黑的有效程度就增加一倍, 對於怕曬黑的大眾而言, PA+++的防曬產品最有效。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曬傷和曬黑就好比內傷和外傷, 外傷雖然看起來可怕, 但實際上內傷往往更嚴重, 也就是說, 曬傷比曬黑對人們的皮膚傷害更大, 所以在選用防曬品時, SPF值也非常重要。 教給大家一個認識SPF值的公式SPF後面的數字乘以15~20分鐘, 得到的時間數字就表示這種防曬品的有效防曬時間,

也是需要補塗防曬霜的一個時間間隔。

敏感性肌膚買防曬品前先測試

周女士屬於典型的敏感性肌膚, 皮膚看起來白白嫩嫩的, 可是經太陽曬後臉上就起幹皮, 還會起疹子一樣的小紅疙瘩, 而且塗了防曬霜更糟糕。 敏感性肌膚這時應該選用物理性的防曬產品。

敏感性肌膚在購買防曬品前, 可以先在自己的手腕內側試用一下。 10分鐘內如果出現皮膚紅、腫、痛、癢現象, 則說明自己對這種產品有過敏反應, 可以試用比這個防曬指數低的產品。 如果還有反應, 則可以選其他品牌的防曬品。

有些防曬霜塗在臉上會感覺厚厚的、油膩膩的, 很多痘痘族對此苦不堪言。 臉上有痘痘的人適合滲透力較強的水劑型、無油配方的防曬霜,

使用起來清爽不油膩, 不堵塞毛孔, 不要使用防曬油, 物理性防曬類的產品也要慎用。 夏天比較容易出汗, 油性的防曬產品容易給皮膚增加負擔, 所以市面上的大多數防曬品都屬於‘清爽型’, 儘管不少產品都稱自己含有保濕成分, 但如果你屬於幹性皮膚, 塗防曬品之前, 還是要做好基礎保濕, 儘量選用有厚度感的膏狀防曬產品, 防止水分流失。

防曬品間隔兩分鐘分兩次塗效果最好

如果皮膚已經被曬黑, 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做防曬了呢?

一定不是, 夏天一個成人帶孩子出去玩, 雖然都被曬黑, 但由於成人皮膚自我修復的能力在下降, 所以孩子在幾天之後皮膚會恢復,

成人則需要幾個月。 成人不僅面臨被曬黑的問題, 如果日後不注意防曬和曬後修復, 曬黑後的恢復期會延長, 細紋、色斑等光老化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也有人抱怨防曬霜不起作用, 塗了還是會被曬黑, 這種情況除了沒有針對肌膚選對防曬產品外, 可能與塗的量不夠有關。 成人在面部塗防曬霜, 一次需要塗0.8~1克, 加上脖子部分, 總共需要1~1.2克, 大概就是一枚一塊錢硬幣的大小和厚度, 而且要在面部均勻擦拭, 把防曬品塗到需要防曬的每個角落, 否則將會達不到防曬效果。 因為要塗的分量比較大, 建議大家可以將防曬霜分兩次使用, 間隔時間為兩分鐘。

另外, 夏季防曬是一門綜合課程, 不能單純依賴防曬霜, 還要使用遮陽傘、太陽鏡、太陽帽以及衣服等輔助性防曬工具,

在預防紫外線能力相同的情況下, 顏色深的傘會比顏色重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