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對付巨塊型肝癌介入或成“奇兵”

名醫說腫瘤

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全世界男性肝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占第5位, 女性占第7位, 而由惡性腫瘤引起的死亡分別占第2位和第6位。 記者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瞭解到, 由於肝癌的早期症狀比較隱蔽, 許多患者一查出肝癌, 疾病已經到了晚期, 腫瘤長得非常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晚期肝癌幾乎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案, 當手術、放化療無效時, 只能等死。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介入治療中心副主任范衛君教授指出, 原發性肝癌能做手術者僅有10%~15%, 對於手術、放化療無效的肝癌患者, 介入治療或許能發揮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戰力”。 尤其是腫瘤直徑大於10釐米的“巨塊型肝癌”, 手術往往難以切除。 而范衛君團隊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 綜合運用介入治療手段後, 相當一部分巨塊型肝癌患者能夠活得更久, 活得更好。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通訊員余廣彪(署名除外)

肝癌比成人拳頭大他安然無恙過了十年

2008年, 50歲的陳生(化名)查出肝癌。 腫瘤體積足足有13釐米×14釐米, 比成年人的拳頭還要大上許多。

更糟糕的是, 陳生合併有嚴重的慢性乙肝肝硬化, 腫瘤佔據他大部分的肝組織。

一般情況下, 肝癌患者的正常肝組織少於30%, 就很難進行手術切除了, 即使強行切除腫瘤, 病人也會因為剩餘的正常肝組織太小, 肝功能無法代償而死亡。 前後幾位接診的專家都搖搖頭, 相當於宣判了他的“死刑”。 可是陳生不甘心, 他輾轉找到了范衛君。 “情況確實很棘手, 但我們可以試試新的治療方案。 ”簡單來說, 范衛君的方案是通過採用多次“腫瘤供血動脈栓塞化療”, 即TACE, 讓腫瘤缺血壞死, 再聯合消融治療來殺滅腫瘤。

按照每個月一次TACE的節奏, 陳生一連做了四次治療。 隨後, 影像檢查結果顯示, 腫瘤竟然縮小了, 腫瘤標記物也從治療開始前的13898個單位,

降低了50%。 但是, 腫瘤仍然有活性!如果此時繼續進行TACE, 陳生的肝功能可能吃不消。

范衛君對治療節奏進行了調整, 決定聯合微波消融治療。 經過3次微波消融治療, 約80%的腫瘤組織壞死。 由於殘存腫瘤的生長位置比較尷尬——靠近腸道, 為了避免消融產生的高溫燒壞腸道, 范衛君決定採用超高濃度的無水酒精進行化學消融治療, 以此“毒死”殘存的腫瘤細胞。

經過一年多的治療, CT、MRI複查結果顯示, 陳生體內的腫瘤終於徹底失去了活性, 呈現壞死狀態。 如今, 陳生已倖存十年。

巨塊型肝癌綜合微創治療顯身手

范衛君指出, 如果按照治療範圍來區分, 肝癌的治療方法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局部治療手段, 例如外科採取的肝切除術、介入消融治療、放射治療(包括外照射和粒子植入)、高聚焦超聲。

二是針對全肝的治療手段, 例如肝臟移植、肝動脈灌注化療和腫瘤的供血動脈栓塞與藥物灌注(TACE)。 三是針對全身的治療方法, 例如化療、靶向藥物、免疫生物治療、中醫藥治療等。 其中, TACE、術前栓塞腫瘤血管、腫瘤經皮穿刺活檢、射頻消融、冷凍消融(氬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 均屬於介入治療。

手術被患者給予厚望, 認為是“根治腫瘤”的最直接方法。 “原發性肝癌患者中, 能進行手術切除的人僅占10%~15%, 而巨塊型肝癌常常都無法用手術切除。 ”范衛君介紹, 肝癌常規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切除, 但是需要瞭解腫瘤的大小, 評估手術後殘存的肝組織能否支撐這個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一般來說, 手術後肝的體積至少需要保留1/3且功能正常。

巨塊型肝癌是指肝臟單發性癌塊, 也可由多個結節彙集而成一大塊, 有時其鄰近有小的散在癌結節。 其癌塊直徑在10釐米以上, 有假包膜形成, 中央多有壞死, 多數合併血管侵犯和肝內播散。 受巨塊型肝癌的特性所致, 手術切除危險性和難度更大, 手術切除率更低, 往往只能進行姑息性切除。 國內外統計顯示, 巨塊型肝癌的術後生存率明顯低於直徑小於10釐米的肝癌。

范衛君團隊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 綜合微創治療對巨塊型肝癌也可發揮“奇兵”的作用。 他指出, 在TACE、消融治療和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有機聯合下, 患者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目前, 范衛君團隊已經治療了200多例巨塊型肝癌患者, 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可達到20個月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接受介入治療的巨塊肝癌患者都是無法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也無法耐受放化療的。

“攻擊”巨塊型肝癌有四套“組合拳”

范衛君指出,對於巨塊型肝癌,採取綜合微創治療,可以打出四套“組合拳”:

一是“先做TACE,後消融”:TACE可阻斷大部分供血動脈,有效防止消融穿刺時腫瘤出血;

二是“先大後小”:對於伴有多個子灶的巨塊型肝癌,應先消融較大的腫塊,再對付小一點的子灶;

三是先易後難:應先消融容易的、位於安全部位的腫瘤,再對付靠近重要臟器或者風險較大的腫瘤;

四是先中心後外周:先對中心進行“多針多位點消融”,再針對外周殘留的病灶進行精確定位消融。

范衛君指出,TACE作為臨床治療肝細胞癌的重要方法,主要通過栓塞腫瘤的供血動脈,阻斷腫瘤的血供,導致腫瘤缺血、缺氧,達到抑制腫瘤生長、促使腫瘤細胞壞死、凋亡的目的。而近十幾年來,消融技術也異軍突起,尤其是微波消融、射頻消融,在小肝癌的根治中,可起到和外科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對於巨塊型肝癌患者來說,微波消融的治療效果更顯著,消融範圍大。”范衛君指出,射頻消融則適用於5釐米以下的原發性肝癌和晚期病人的復發病灶。

“現在肝癌的一般治療順序為外科手術治療,治療不好再進行內科、介入治療,這制約了介入治療的療效。”范衛君指出,介入治療適用於小肝癌、復發性肝癌和巨塊型肝癌的治療。介入治療對巨塊型肝癌作用顯著,能有效減緩腫瘤的負荷或完全滅活腫瘤。對於小肝癌患者,肝功能不好的、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由於做切除手術的風險更大,則可以考慮做創傷小的介入性治療。

范衛君強調,在對付肝癌的道路上,應強調“多學科綜合治療”。具體來說,肝癌的治療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如機體情況、病理類型、侵犯範圍、病理分期和發展趨勢,綜合運用外科手術、放療、化療、介入治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最佳組合,“目標是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延長生存期,最大幅度地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可達到20個月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接受介入治療的巨塊肝癌患者都是無法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也無法耐受放化療的。

“攻擊”巨塊型肝癌有四套“組合拳”

范衛君指出,對於巨塊型肝癌,採取綜合微創治療,可以打出四套“組合拳”:

一是“先做TACE,後消融”:TACE可阻斷大部分供血動脈,有效防止消融穿刺時腫瘤出血;

二是“先大後小”:對於伴有多個子灶的巨塊型肝癌,應先消融較大的腫塊,再對付小一點的子灶;

三是先易後難:應先消融容易的、位於安全部位的腫瘤,再對付靠近重要臟器或者風險較大的腫瘤;

四是先中心後外周:先對中心進行“多針多位點消融”,再針對外周殘留的病灶進行精確定位消融。

范衛君指出,TACE作為臨床治療肝細胞癌的重要方法,主要通過栓塞腫瘤的供血動脈,阻斷腫瘤的血供,導致腫瘤缺血、缺氧,達到抑制腫瘤生長、促使腫瘤細胞壞死、凋亡的目的。而近十幾年來,消融技術也異軍突起,尤其是微波消融、射頻消融,在小肝癌的根治中,可起到和外科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對於巨塊型肝癌患者來說,微波消融的治療效果更顯著,消融範圍大。”范衛君指出,射頻消融則適用於5釐米以下的原發性肝癌和晚期病人的復發病灶。

“現在肝癌的一般治療順序為外科手術治療,治療不好再進行內科、介入治療,這制約了介入治療的療效。”范衛君指出,介入治療適用於小肝癌、復發性肝癌和巨塊型肝癌的治療。介入治療對巨塊型肝癌作用顯著,能有效減緩腫瘤的負荷或完全滅活腫瘤。對於小肝癌患者,肝功能不好的、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由於做切除手術的風險更大,則可以考慮做創傷小的介入性治療。

范衛君強調,在對付肝癌的道路上,應強調“多學科綜合治療”。具體來說,肝癌的治療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如機體情況、病理類型、侵犯範圍、病理分期和發展趨勢,綜合運用外科手術、放療、化療、介入治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最佳組合,“目標是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延長生存期,最大幅度地改善病人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