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黑散的功效與作用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的提升, 人們的生活品質卻在慢慢的下降, 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 那麼選擇什麼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黑散。

【處方】 麻黃15克 大黃7.5克 杏仁15克

【制法】 上三味, 先搗麻黃、大黃為散, 別研杏仁如脂, 納上藥末, 又搗, 令調和, 納密器中。

【功能主治】 治小兒變蒸中挾時行溫病, 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

【用法用量】 一月兒服小豆大1枚, 以乳汁和服。 抱令得汗, 汗出溫粉粉之, 勿使見風, 百日兒服如棗核;以兒大小量之。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處方】 黃連, 黃芩 大黃 黃柏各6克

【功能主治】 治小兒狐疝氣, 偏有大小, 時時上下者。

【用法用量】 上藥同燒存性, 為極細末, 加雄豬膽汁及蜜同調, 敷患處。

【摘錄】 《證治準繩·幼科》卷二

【處方】 黃連2錢, 黃芩2錢, 大黃2錢, 黃柏2錢(同燒存性)。

【制法】 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偏墜, 狐疝氣偏有大小, 時時上下者。

【用法用量】 雄豬膽汁、蜜同調敷。

【摘錄】 《準繩·幼科》卷二

【別名】 黑膏子

【處方】 麻黃半兩, 大黃6銖, 杏仁半兩。

【制法】 先搗麻黃、大黃為散, 別研杏仁如脂, 乃細細納散, 又搗令調和, 納密器中。

【功能主治】 小兒變蒸, 中挾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 小兒傷寒發熱。

【用法用量】 黑膏子(《普濟方》卷三六一)。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于變蒸之中複挾時行邪氣,

非急為開提中外, 何以保全萬一?方中大黃蕩滌內結, 用麻黃開發表邪, 杏仁疏利逆氣。 蓋大黃原有安和五臟之功, 麻黃兼有破除症堅之力, 杏仁交通中外, 乃麻黃湯之變方, 守真通聖、雙解從此悟出。

【摘錄】 《千金》卷五

【處方】 乾薑半兩, 甘草1分。

【制法】 上入瓷盒內, 用火煆存性, 為末, 煆須恰好, 過則力太緩, 不及則性太烈。

【功能主治】 慢脾風, 目垂面白。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 原書同卷(人衛本)作“黑散子”。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引《莊氏家傳》

【處方】 天南星1枚重1兩(銼), 皂莢2挺(不蚛者, 寸截, 2味同燒, 令通赤, 放冷, 細研, 稱2兩), 芎䓖末1分, 荊芥穗末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首風, 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 臘茶調服, 蜜水亦得,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五

【處方】 麻黃1兩, 貫眾1兩, 桂心1兩, 甘草3兩, 幹漆3兩, 細辛2兩。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產後下痢。 血結於內, 腹脹喘逆。

【用法用量】 每服5撮, 酒送下, 日再服, 麥粥下尤佳。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用於漆治絕傷而破血下行, 桂心散結積而溫理血氣, 貫眾治腹中邪而散諸熱毒, 細辛利空竅而溫散諸寒, 甘草調胃氣而兼和藥性, 麻黃開腠理而宣散逆氣, 此雖發汗重劑, 然入於破血導滯劑中, 亦必助幹漆、貫眾之勢, 以《本經》原有破堅症之治也。

【摘錄】 《千金》卷三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 現在大家知道黑散了吧。 黑散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