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腦中風成國人首要死因

你會笑嗎?你會說嗎?你會舉手嗎?有一樣不行, 就趕緊送醫院! 腦中風已成國人頭號“殺手” 極端病例:最年輕病人僅7歲

腦中風已經成為國人首要死因——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良輔, 在2012武漢國際神經外科論壇會議上提出警示。

根據最新的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顯示, 腦卒中致死率排名第一, 高達22.45%。 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秦尚振說, 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總稱, 包括腦血栓、腦出血等, 動脈硬化是其主要病因, 病人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來二三十歲年輕患者日益增多, 最年輕的病人僅只有7歲。

腦卒中來勢洶洶, 與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密不可分:吸煙、喝酒、少動導致的“生活習慣病”, 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都是腦卒中的高危因素。

與會專家介紹了治療腦卒中的國際最新進展, 目前美國正嘗試一種腦血栓吸出裝置, 直接用機械力吸出栓子, 將最佳搶救時間從3小時延長至8小時, 融通率也比傳統藥物溶栓高。 知名神經外科專家馬廉亭說, 該裝置有望引進中國, 正在衛生部審批中。

工程院院士王隴德來漢做腦卒中防控專題發言時介紹, 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法干預的如年齡、基因、遺傳等;另一類是可以干預的,

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煙、飲酒、肥胖等, 如果對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預, 則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就能顯著降低。

腦卒中的典型症狀僅為頭痛、嘔吐, 很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怎樣明確判斷?秦尚振推薦了一種“FAST”判斷法:F即face(臉), 要求患者笑一下, 看看患者嘴歪不歪, 腦卒中病人的臉部會出現不對稱, 病人也無法正常露出微笑;A即arm(胳膊), 要求患者舉起雙手, 看患者是否有肢體麻木無力現象;S即speech(言語), 請病人重複說一句話, 看是否言語表達困難或者口齒不清;T即Time(時間), 明確記下發病時間, 立即送醫。

還有一個小竅門, 讓疑似腦卒中者伸出舌頭, 如果舌頭彎曲或偏向一邊, 那也是腦卒中的徵兆。 上述幾個動作, 如果患者有一個做不出, 親友就應立即撥打120或將其送入醫院, 發病3—6小時之內是最佳搶救時間。

預防中風:密切監控+遵醫囑

中風的預防首先要針對與中風發生關係密切的危險因素, 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臟病, 防止肥胖、戒煙、禁止酗酒、合理飲食習慣(清淡為主)、適量運動等。

預防中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監控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 所謂監, 就是定期檢查, 及時發現新出現的病情, 和已經發現的病人的病情動態觀察。 而控, 就是長期穩妥的將血壓、血糖、血脂和心臟病控制在理想的水準。 關於監控要注意的幾點:

監控任務是長期行為, 甚至是終生行為。 對所謂正常人也要保證一定時期內的健康檢查。

避免斷斷續續服藥的壞習慣。這樣易使血壓、血糖波動太大,加重血管的損害,極易誘發腦血管破裂。同時血管壁的損害也會更易引起腦血管閉塞。

避免將血壓降得過猛過低,因為這樣會使腦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誘發或加重缺血性腦損害。特別是有腦血管狹窄的病人。對有過中風歷史的病人和有腦血管狹窄的病人,其血壓的監控應該由腦血管專科醫師指導。

避免盲目隨從藥物廣告或其他病人等非專科醫師的介紹而換藥,或自行調整劑量。

病人應該瞭解所服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另外,在中風發生後,時間就是生命,應第一時間拔打急救電話或是儘快送醫,將有效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預防中風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中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老年人疾病,凡是引起腦動脈病變的因素,都可成為中風的病因,所以預防動脈硬化就是預防中風,很多人以為中風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所以到了中年人才預防中風一點也不遲,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那麼預防中風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其實預防中風應該從兒童及青少年期開始。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往往始于兒童及青少年期。從小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才能有效降低其發病率。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發生在兒童期的高血脂、高血壓和肥胖等疾病,都是兒童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需要加強幾方面的調理與防治。

飲食量和質要適宜:首先要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占全天總熱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這樣可以避免早餐吃得太少,而午餐又吃得過多,形成饑飽不定,容易造成機體營養分配不均,發生營養不足,或者營養過剩,即肥胖。特別是後者極易促使體內脂肪積聚,引發或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鼓勵孩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油膩食物和零食,以減少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生活規律,督促兒童和青少年按時就餐、起居。研究表明,愛睡懶覺的兒童容易發胖,引起血脂增高並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鼓勵兒童和青少年多做戶外活動,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研究表明,運動對降低血脂,預防高血壓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都十分有效。國內外有關研究均提示,長時間在電視或電腦旁靜坐是形成兒童高膽固醇血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教育兒童和青少年不要吸煙與喝酒。

防治兒童期肥胖:肥胖是兒童期高脂血症和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與發展的易患因素。家長要定期為孩子測量體重、血壓和血脂,一旦超重就要適當限制食量,並引導孩子在吃飯時做到細嚼慢嚥,避免因進食速度過快而吃得過多,限制體重過重上升。

預防中風 老人睡眠不容忽視

風是老年人的高發疾病,相信很多讀者都看見過中風患者,也都很熟悉其症狀。中風患者基本上行動都不便,生活需要別人説明打理。其危害是很大的,中風一般會很長一段時間纏著患者,甚至是永久性的。其治療效果也不是很好,且對患者傷害很大,避免此病還是預防為好。那麼怎麼預防中風呢-

中風的預防:

1、睡眠過久容易中風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亞健康防治專家王東旭認為,國內目前沒有具體資料統計,但睡眠時間過長肯定會影響健康。一般而言,每天睡6-8小時為宜。睡眠超過9小時的中老年人,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中風。另外,睡眠時間過長,還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影響體內堆積的廢物排出。

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覺得怎麼也睡不夠,應該改變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睡眠週期,“可以晚上早點睡”。

2、餐後不宜馬上睡覺

進餐後往往容易出現倦意想要睡覺,最好強制自己不要去睡。原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耿引循指出,如果吃飽就睡,容易因腦供血不足而形成血栓。

有的人喜歡開燈睡覺,這是不對的,一旦就寢應該馬上熄燈。

3、注意保暖不提倡裸睡

睡眠的學問很多,“冬宜凍腦,臥不覆首”,在睡眠時腦部要“凍”,要清涼;而腹部則宜暖,因為睡眠時人進入安靜的狀態,氣血運行緩慢,寒邪易入侵。

有些人喜歡裸睡,認為這樣可以全身放鬆,提高睡眠品質,但裸睡並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陽氣已虛,更應注意保暖,穿衣服睡覺。

4、睡仙陳摶的側臥安睡法

相傳,宋代道士陳摶是著名的睡仙,他非常會睡,獨創了臥式睡功修煉法。陳摶晚年隱居華山,活了118歲。他的秘訣是,如果左側睡,就將左腿和左臂彎曲,用手上接頭部,同時,把右腿伸直,將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右側臥時,則相反。它對安睡非常有效。

避免斷斷續續服藥的壞習慣。這樣易使血壓、血糖波動太大,加重血管的損害,極易誘發腦血管破裂。同時血管壁的損害也會更易引起腦血管閉塞。

避免將血壓降得過猛過低,因為這樣會使腦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誘發或加重缺血性腦損害。特別是有腦血管狹窄的病人。對有過中風歷史的病人和有腦血管狹窄的病人,其血壓的監控應該由腦血管專科醫師指導。

避免盲目隨從藥物廣告或其他病人等非專科醫師的介紹而換藥,或自行調整劑量。

病人應該瞭解所服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另外,在中風發生後,時間就是生命,應第一時間拔打急救電話或是儘快送醫,將有效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預防中風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中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老年人疾病,凡是引起腦動脈病變的因素,都可成為中風的病因,所以預防動脈硬化就是預防中風,很多人以為中風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所以到了中年人才預防中風一點也不遲,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那麼預防中風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其實預防中風應該從兒童及青少年期開始。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往往始于兒童及青少年期。從小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才能有效降低其發病率。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發生在兒童期的高血脂、高血壓和肥胖等疾病,都是兒童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需要加強幾方面的調理與防治。

飲食量和質要適宜:首先要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占全天總熱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這樣可以避免早餐吃得太少,而午餐又吃得過多,形成饑飽不定,容易造成機體營養分配不均,發生營養不足,或者營養過剩,即肥胖。特別是後者極易促使體內脂肪積聚,引發或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鼓勵孩子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油膩食物和零食,以減少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生活規律,督促兒童和青少年按時就餐、起居。研究表明,愛睡懶覺的兒童容易發胖,引起血脂增高並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鼓勵兒童和青少年多做戶外活動,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研究表明,運動對降低血脂,預防高血壓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都十分有效。國內外有關研究均提示,長時間在電視或電腦旁靜坐是形成兒童高膽固醇血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教育兒童和青少年不要吸煙與喝酒。

防治兒童期肥胖:肥胖是兒童期高脂血症和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與發展的易患因素。家長要定期為孩子測量體重、血壓和血脂,一旦超重就要適當限制食量,並引導孩子在吃飯時做到細嚼慢嚥,避免因進食速度過快而吃得過多,限制體重過重上升。

預防中風 老人睡眠不容忽視

風是老年人的高發疾病,相信很多讀者都看見過中風患者,也都很熟悉其症狀。中風患者基本上行動都不便,生活需要別人説明打理。其危害是很大的,中風一般會很長一段時間纏著患者,甚至是永久性的。其治療效果也不是很好,且對患者傷害很大,避免此病還是預防為好。那麼怎麼預防中風呢-

中風的預防:

1、睡眠過久容易中風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亞健康防治專家王東旭認為,國內目前沒有具體資料統計,但睡眠時間過長肯定會影響健康。一般而言,每天睡6-8小時為宜。睡眠超過9小時的中老年人,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中風。另外,睡眠時間過長,還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影響體內堆積的廢物排出。

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覺得怎麼也睡不夠,應該改變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睡眠週期,“可以晚上早點睡”。

2、餐後不宜馬上睡覺

進餐後往往容易出現倦意想要睡覺,最好強制自己不要去睡。原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耿引循指出,如果吃飽就睡,容易因腦供血不足而形成血栓。

有的人喜歡開燈睡覺,這是不對的,一旦就寢應該馬上熄燈。

3、注意保暖不提倡裸睡

睡眠的學問很多,“冬宜凍腦,臥不覆首”,在睡眠時腦部要“凍”,要清涼;而腹部則宜暖,因為睡眠時人進入安靜的狀態,氣血運行緩慢,寒邪易入侵。

有些人喜歡裸睡,認為這樣可以全身放鬆,提高睡眠品質,但裸睡並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陽氣已虛,更應注意保暖,穿衣服睡覺。

4、睡仙陳摶的側臥安睡法

相傳,宋代道士陳摶是著名的睡仙,他非常會睡,獨創了臥式睡功修煉法。陳摶晚年隱居華山,活了118歲。他的秘訣是,如果左側睡,就將左腿和左臂彎曲,用手上接頭部,同時,把右腿伸直,將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右側臥時,則相反。它對安睡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