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九成國人不會正確洗手

洗手關乎身體健康, 但正確洗手率的發佈不少公眾並不買帳, 原因何在?我國國民的正確洗手率如此之低, 又能說明哪些問題?為了讓更多的中國人學會正確洗手, 我們又該做何努力?

評判

這是一種警示

洗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動作, 沒想到的是, 竟然96%中國人不會正確洗手, 的確令人驚訝。 筆者很重視洗手, 但對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正確洗手需要同時滿足的4個標準, 也屬於不會洗手行列。 學會正確洗手, 對健康相當重要的。 正確洗手比疫苗及其他任何健康干預手段都更加經濟有效。

其實,

不只是不會正確洗手, 還有不會正確刷牙。 據一位醫生說, 一半以上人不會正確刷牙。 我國蛀牙、牙周疾病等口腔疾病的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患病率高達97.6%。 口腔疾病的高發和不正確的牙齒護理清潔習慣有很大關係;還有不會救人。 武漢大學青年志願者曾對武漢1300名市民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 84%的被調查者在急救方面的基本知識幾乎為零。 這種狀況恐怕在全國各地都很普遍。 而發達國家的重要城市中約有80%的成年市民至少掌握1項自救互救技能。

2008年5月, 衛生部頒佈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 明確提出“勤洗手、常洗澡, 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將洗手視為中國公民應該掌握的一種健康行為, 是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健康素養之一。

然而, 這麼多年過去了, 可為何還有那麼多的人不懂得正確洗手?在我看來, 一方面是宣傳力度不夠。 一般情況下, 也只在“宣傳日”這一天, 或是遇到重大疫情時, 才會出來宣傳, 熱鬧的場面過去了, 也就銷聲匿跡了, 公眾很難從這一兩天的宣傳中學會正確洗手;另一方面也是與條件有關。 有多少人能夠如此從容洗手?就此而言, 不會洗手是一種提醒, 提醒相關部門將宣傳工作做得更好。

分析

為什麼不會“洗刷刷”

九成以上的中國人不“會”洗手——這樣的調查結果令人非常無語。 當然, 這不能說明我們不講衛生、不愛洗手, 而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回頭來看, 還真是如此。 套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洗手標準”, 善於“正確洗手”的人恐怕真沒有多少。

比如有不在少數的人為了節約而排斥洗手用長流水。

正確的洗手方法自然是一種基本的科學素養, 而九成國人不會“洗刷刷”其實就是群體性科學素養匱乏的一種側面體現。 前不久, 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 2010年, 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 相當於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準。 科學素質與文明素質一樣, 都與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考慮到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國民科學素質“指數”略低一些是正常的;但低這麼多, 卻不正常。

近年來, 全國許多地方都開始建設城市標誌性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 這些文化設施有共性:投資巨大,

設備先進, 因為管理運行成本高昂, 難以向社會免費開放。 與之相比, 大眾性的文化資源配置卻形單影隻甚至長期缺位——某種意義上說, 中國人其實並不是不愛讀書, 並不是不愛科學, 只是科普的人文環境氛圍太蕭索, 直接導致公眾對於“科技”的關注度長期走低, “科學素質低”就在所難免了。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異樣火爆, 正是“積累”已久的民間科學熱情集中釋放的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上投入巨大成果豐碩, 但在社會人文領域建設方面的“功夫”卻做得遠遠不夠。 九成以上的國人沒有掌握正確的洗手標準, 足以證明需要儘快彌補的精神與文化“欠帳”還有很多。

建議

公益廣告教洗手

第四個全球洗手日,

簡直就是中國人的恥辱日。 因為, 在如此文明的現今社會, 居然有96%的中國人不會正確洗手。 作為“四大發明”的後裔們, “神七”能飛天, “天宮”會翱翔, 洗手這活再技術, 也應是手到擒來的拿手好戲, 不該成為天大的“國際玩笑”。

九成國人成了“洗手盲”, 罪魁禍首無疑是九成國人自身。 那麼, 在文盲、法盲都已近乎稀世珍寶的當下, “洗手盲”為何仍如此之多如牛毛?一來, 人們洗手的衛生習慣還沒有形成共識;二來, 人們對洗手的衛生意識還存在誤區;三來, 對正確洗手知之甚少, 多停留在似懂非懂的狀態。

或許, 隨著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 正確洗手率能如衛生部所願會呈上升趨勢。 但這肯定不是問題的關鍵。 比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正確洗手需要同時滿足4個標準, 試問即使有多年洗手習慣的國人, 幾人能說得一清二楚?又有幾人輕車熟路?恐怕, 絕大多數人還是跟著感覺洗。

既然在不正確的洗手行為後, 經手傳播疾病的兩周患病率為20%。 顯而易見, 會不會正確洗手, 不是枝節問題, 而是關乎國人健康的大事。 更是公民健康素養普及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 那麼, 衛生部在將洗手視為中國公民應該掌握的一種健康行為中, 到底不遺餘力做了什麼呢?有沒有把“會洗手”當作一場硬仗來打?家喻戶曉的“會洗手”公益廣告又在何方?與地震公眾不懂避難常識一樣, 九成國人“洗手盲”, 衛生部門科普部門同樣難辭其咎。 該出手時就出手!全球洗手日, 絕非中國恥辱日。全球洗手日,要成為中國出手日。“洗刷刷”,國人學會正確洗手請從洗手日起步!

觀察

不該罵正確洗手率

在一些門戶網站的這條新聞之後,線民跟帖罵聲一片。《洗手狀況白皮書》讓人很容易聯想起前不久上海氣象臺推出的“洗鼻指數”,在一片批評聲中短短三天便“壽終正寢”。這個“正確洗手率”會不會和“洗鼻指數”一樣短命呢?依筆者看來,且慢拍磚。

今年“全球洗手日”的活動主題是“人人洗手、大家健康、大家洗手、文明風尚”,旨在引導公眾關注洗手健康、樹立健康生活方式,增強人民自我保健能力。況且,與“洗鼻指數”的私密、不好操作、小眾性相比,正確洗手在社會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握手、打電話、推門、乘車……手的活動涵蓋了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手傳播是多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比如今年德國暴發的大腸桿菌疫情,造成數千人染病和數十人死亡。保持手的潔淨,不僅是個人的良好衛生習慣,同時也是對他人健康的重視和保證。

然而為何這個“友情提示”會招來罵聲呢?這與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密不可分。從“地溝油”到“添加劑”、從染色饅頭到勾兌骨湯,食品安全警報頻頻拉響,國人正籠罩“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吃”的安全焦慮中。食品健康更重要,將食品送入口中的“手”之正確洗法相形之下就顯得避重就輕和小題大做了。對有關部門解決問題不力的失望導致一種心理慣性,於是往往會戴上“有色眼鏡”,情緒性地挑剔、批判有關部門出臺的一切條款,“扶老人指南”如是,“正確洗手率”亦如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有關部門要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厘清思路,切實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一批利益問題,如此,“正確洗手率”方能得到錦上添花的讚譽,而不是目前“雪中送炭”匱乏的譴責與聲討了。

資料

正確洗手四標準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正確洗手需要同時滿足4個標準:1.吃東西前、上廁所後、幹完活/下班後、去醫院/接觸病人後等5種情形下每次都洗手;2.洗手時使用流動水沖洗;3.洗手時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4.洗手時長不少於20秒。

經手傳播是多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據調查,在不正確的洗手行為後,經手傳播疾病的兩周患病率為20%。2008年5月,衛生部頒佈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明確提出“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將洗手視為中國公民應該掌握的一種健康行為,是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健康素養之一。

絕非中國恥辱日。全球洗手日,要成為中國出手日。“洗刷刷”,國人學會正確洗手請從洗手日起步!

觀察

不該罵正確洗手率

在一些門戶網站的這條新聞之後,線民跟帖罵聲一片。《洗手狀況白皮書》讓人很容易聯想起前不久上海氣象臺推出的“洗鼻指數”,在一片批評聲中短短三天便“壽終正寢”。這個“正確洗手率”會不會和“洗鼻指數”一樣短命呢?依筆者看來,且慢拍磚。

今年“全球洗手日”的活動主題是“人人洗手、大家健康、大家洗手、文明風尚”,旨在引導公眾關注洗手健康、樹立健康生活方式,增強人民自我保健能力。況且,與“洗鼻指數”的私密、不好操作、小眾性相比,正確洗手在社會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握手、打電話、推門、乘車……手的活動涵蓋了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手傳播是多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比如今年德國暴發的大腸桿菌疫情,造成數千人染病和數十人死亡。保持手的潔淨,不僅是個人的良好衛生習慣,同時也是對他人健康的重視和保證。

然而為何這個“友情提示”會招來罵聲呢?這與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密不可分。從“地溝油”到“添加劑”、從染色饅頭到勾兌骨湯,食品安全警報頻頻拉響,國人正籠罩“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吃”的安全焦慮中。食品健康更重要,將食品送入口中的“手”之正確洗法相形之下就顯得避重就輕和小題大做了。對有關部門解決問題不力的失望導致一種心理慣性,於是往往會戴上“有色眼鏡”,情緒性地挑剔、批判有關部門出臺的一切條款,“扶老人指南”如是,“正確洗手率”亦如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有關部門要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厘清思路,切實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一批利益問題,如此,“正確洗手率”方能得到錦上添花的讚譽,而不是目前“雪中送炭”匱乏的譴責與聲討了。

資料

正確洗手四標準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正確洗手需要同時滿足4個標準:1.吃東西前、上廁所後、幹完活/下班後、去醫院/接觸病人後等5種情形下每次都洗手;2.洗手時使用流動水沖洗;3.洗手時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4.洗手時長不少於20秒。

經手傳播是多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據調查,在不正確的洗手行為後,經手傳播疾病的兩周患病率為20%。2008年5月,衛生部頒佈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明確提出“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將洗手視為中國公民應該掌握的一種健康行為,是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健康素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