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頸椎室管膜瘤的治療方法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頸椎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吧, 我們的頸椎如果出現了問題, 不但容易給我們帶來了疼痛的感覺而且還可能影響到我們的頭部和四肢,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頸椎的健康才行, 頸椎室管膜瘤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頸椎疾病, 下文我們介紹一下頸椎室管膜瘤的治療方法。

手術全切腫瘤是室管膜瘤的首選治療方案, 腦室內室管膜瘤術前可先置腦室外引流以降顱內壓。 幕上室管膜瘤手術死亡率已降至0%-2%, 而幕下腫瘤手術死亡率為0%-13%。 對於未能行腫瘤全切除的患者, 術後應行放射治療。 儘管對室管膜瘤術後放療並未有較統一的認識, 但多數作者仍建議行劑量為50-55Gy放射治療。 由於絕大多數為瘤床原位復發, 因此對室管膜瘤不必行腦脊髓預防性照射。 成人患者術後化療無顯著效果, 但對復發或幼兒不宜行放療的患者,

化療仍不失為一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 常用的化療藥物有卡莫司汀、洛莫司汀、依託泊苷(依託泊甙)、環磷醯胺與順鉑等。 3歲以下嬰幼兒化療可在術後2-4周開始, 休息4周後開始下一個療程, 可延長患者生存期, 從而使患者可在3歲以後接受放療。 間變性室管膜瘤手術仍是治療的主要措施, 術後放療是必需的, 放療宜早, 劑量應較大, 55-60Gy。 另需加預防性腦脊髓放療。 化療是輔助治療的手段之一, 短期內控制腫瘤生長。 手術是根治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主要措施。 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應用, 手術死亡率幾乎為0。 由於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呈膨脹性生長, 邊界清晰, 多數可做到腫瘤全切除。 對於腫瘤生長部位深在、難以做到腫瘤全切者,
次全切除亦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放療一般不常規應用。 但對於腫瘤細胞核呈多形性改變的, 或為混合性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患者, 建議放療。

室管膜瘤的復發率較高, 兒童後顱凹腫瘤的預後較差, 幾乎所有的病例均在術後不同的時間內復發。 室管膜瘤易發生椎管內播散種植, 有研究統計各年齡組室管膜瘤436例, 有椎管內種植者占11%。 幕下室管膜瘤椎管內種植者較幕上多見。 室管膜母細胞瘤轉移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室管膜瘤。 顱內室管膜瘤的顱外轉移甚為少見, 僅有個案報導。 關於播散種植的臨床報導常常低估了這種現象發生的真實比率, 因為在絕大多數病例中, 並沒有常規做脊髓成像。

對後顱凹室管膜瘤脊髓種植轉移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表明, 播散種植發生率為6%, 而21個系列報導綜合發生率為15%。 蛛網膜下腔種植播散的發生率根據腫瘤的部位而變化, 幕上室管膜瘤出現椎管內播散種植的比率為8%, 而後顱凹室管膜瘤種植播散發生率為15%。 不同腫瘤病理級別在轉移播散上也有顯著差異, 大約20%的高級別室管膜瘤出現椎管內播散種植, 而低級別腫瘤出現播散轉移的比例為9%。 一般來說, 高惡性級別的室管膜瘤比低級別的腫瘤更可能出現椎管內種植, 此外, 幕下室管膜瘤比幕上腫瘤的播散轉移比率要高。 軟腦膜轉移的可能性直接影響放射治療範圍的確定, 雖然屍檢中檢測到的腦脊液播散相對常見,
但放射治療前進行的神經影像學檢查顯示:除了在年幼的兒童, 腫瘤播散的比率很低。 兒童腫瘤調查組報告, 43例兒童室管膜瘤在放療前既沒有脊髓造影陽性發現, 也沒有椎管MRI陽性發現, 絕大多數軟腦膜轉移的患者同時合併有原發部位的復發。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頸椎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我們建議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頸椎, 頸椎室管膜瘤是頸椎的一種疾病, 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頸椎室管膜瘤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