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百解散的功效與作用

談到養生, 並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 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 尤其是現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 不但要吃得健康, 還要吃出功效, 為此, 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 其中, 百解散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 幹葛75克 升麻 赤芍藥各60克 黃芩30克 麻黃22.5克 薄桂(去粗皮)7, 5克 甘草4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小兒外感風寒, 鼻流清涕, 頭痛發熱, 晝輕夜重。

【用法用量】 每服6克, 用水150毫升, 加生薑3片、蔥1根, 煎至100毫升, 溫服。

【摘錄】 《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 前胡1兩,

柴胡1兩, 人參1兩, 白術1兩, 茯苓1兩, 羌活1兩, 桔梗1兩, 川芎1兩, 甘草2分, 陳皮2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風濕疫氣, 頭昏壯熱, 肢節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水1盞, 加生薑3片, 同煎至6分, 去滓, 食後溫服。

【摘錄】 《雞峰》卷五

【處方】 前胡(去毛)1分, 柴胡(去毛)1分, 知母1分, 貝母1分, 牡丹皮(去心)1分, 桔梗1分, 羌活1分, 獨活1分, 荊芥穗1分, 黃芩1分, 山茵陳1分, 山梔1分, 升麻1分, 麻黃(去根)1分, 大黃1分, 麥門冬(去心)1分, 杏仁(去尖)1分, 紫菀1分, 玄參1分, 秦艽(去皮, 炒)1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傷寒四日、五日、六日不得汗, 頭痛壯熱, 渾身不知痛疼處, 睡臥不安, 心神煩躁, 脈氣洪大緊急, 大便秘澀不得通。

【用法用量】 凡人患傷寒, 忽熱病, 經數日飲食不進, 大便秘澀不通, 醫者多以其飲食不進, 胃氣虛弱, 不肯疏轉,

致令傾損性命。 此緣熱毒之氣, 蒸鬱臟腑, 傷損正氣, 所以不能食。 凡患傷寒之人, 經及5-6日, 末曾得汗, 頭痛壯熱, 心神煩躁, 渾身骨節, 四肢八節俱痛, 大便熱秘不通者, 雖飲食不得, 亦當疏轉, 形不病, 氣即自然平安, 飲食增進。 凡下疏藥, 先當審五臟脈氣, 觀何髒得病, 然後下藥取之, 即萬無一失, 但三部之中, 一部偏大緊者, 是即其髒得病也。 若脈候未精, 只吃此百解散, 永無差誤, 緣此方, 皆治五臟之病也。 若是狂言妄語, 急吃後面藥, 轉下便安, 效。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三○引《護命方》

【別名】 敗毒散

【處方】 柴胡1兩, 前胡1兩, 羌活1兩, 獨活1兩, 桔梗1兩, 枳殼1兩, 人參1兩, 茯苓1兩, 甘草1兩, 川芎1兩, 陳皮1兩, 杏仁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風寒咳嗽, 鼻塞聲重, 風痰頭痛,

嘔逆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水1盞, 加生薑3片, 煎至5分, 去滓溫服。 加薄荷3葉煎為佳。

【摘錄】 《雞峰》卷五

【處方】 防風(去蘆)3兩半, 麻黃(去根節)3兩半, 白芷2兩, 白芍藥2兩, 川烏半兩(炮, 去皮尖), 甘菊(去枝葉)3兩, 荊芥穗3兩, 乾薑3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解截四時傷寒, 常服清神爽氣, 瘟疫瘴癘不生。 主傷寒頭痛, 肢體沉重, 惡寒發熱, 痰逆咳嗽, 困倦少力, 及偏正頭痛, 瘟疫瘴癘。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蔥茶或臘茶點下, 煎服亦可, 不拘時候。

【摘錄】 《百一》卷七引龔子治方

【處方】 貝母(炒黃)1兩, 麥門冬(去心)1兩, 川升麻1兩, 赤芍藥半兩, 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傷風、瘡疹。

【用法用量】 每服1錢, 水8分盞, 加竹葉2片, 煎至5分, 去滓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六九

【處方】 升麻、白芍、甘草、葛根、麻黃、薄桂、川芎、黃芩、白芷。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痘瘡, 表熱瘡色焦紫, 不起發, 寒熱往來者。

【用法用量】 內服。

【摘錄】 《治痘全書》卷十三

【處方】 升麻、葛根、赤芍、黃芩、連翹、麻黃、薄荷、半夏、荊芥、金銀花、甘草。

【功能主治】 小兒一切丹毒。

【用法用量】 水煎, 母子同服。

【摘錄】 《外科大成》卷四

經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後大家也都知道了百解散的功效作用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 增強抵抗力, 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