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薯條究竟源自哪裡? 法媒揭秘小小美食前世今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擁有金黃外殼與美味口感的薯條早已風靡全球, 而它真正的誕生地卻因存在爭議而鮮為人知。 法國和比利時為了“薯條發源地”這一稱號爭執不下。

法國知名時尚刊物《費加羅夫人》邀請來自比利時的食物歷史學家皮埃爾•勒克雷爾(Pierre Leclercq)為我們揭開真相。

薯條的前身是出現於十八世紀的圓形薯片。 法國農學家安東莞•帕門蒂爾(Antoine Parmentier)於1785年開始在法國率先開始種植馬鈴薯, 並促進了這種農作物在歐洲的推廣。 當時巴黎街頭有很多小商販們推著滾燙的油鍋在街頭叫賣薯片。 到十八世紀末, 商家開始使用更大的油鍋製作薯片, 並逐漸演化成了薯條。

1850年, 一個被稱作弗裡茲先生的流動商販在巴黎一家餐館了學會製作薯條, 並將其引入比利時, 從此誕生了舉世聞名的比利時薯條。 勒克雷爾稱, “在當時, 油膩, 鬆脆且便宜的薯條是稀有且極美味的食物”。

1985年, 一家比利時媒體發表文章指出, 該國那慕爾省默茲河畔的漁夫在1780年左右已經把土豆切成魚型烹飪並製作薯條了, 但他們只是用平底鍋煎, 而不是炸。 勒克雷爾指出, 人們很快就把比利時和青口薯條聯繫在一起並延續到現在, “但實際上是在二十世紀末青口薯條才變成比利時特產”。

那麼法國和比利時的薯條又有何差別呢?其實主要在於兩國吃薯條的方式差異。 勒克雷爾指出, “在法國薯條是配菜, 而比利時人在炸魚攤子上買的的薯條就可以作一頓飯”。 同時, 比利時人愛用手抓著吃, 法國人則傾向用刀叉。 儘管薯條最初來自法國, 但現如今還是更具比利時特色。 比利時有超過5000家炸魚鋪, 還有薯條博物館和國家薯條從業者協會。

薯條在比利時的地位毋庸置疑。 但勒克雷爾還指出, “比利時的薯條消耗量並沒有法國大”。 (實習編譯:周蓓蕾 審稿:王戰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