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怎么辨別前胡真偽呢?

前胡用于痰多氣喘、胸膈滿悶、咳痰黃稠等病癥。

來源 1.白花前胡:又名雞腳前胡。 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 torum Dunn的干燥根。

2.紫花前胡:又名鴨腳前胡。 為傘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axim.的于燥根。

產地與分布 1.白花前胡:主產浙江淳安、昌代及湖南邵東、安化和四川彭縣、灌縣等處的質優;此外, 廣西、安徽、湖北、江西亦有分布。

2.紫花前胡: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北川、貴州、福建等省區。

鑒別要點 白花前胡主要特征是:主根粗短, 圓柱形或倒圓錐形, 下部略橫向分枝。 表面灰黃或黑褐色, 根頭部密具橫紋, 支根具溝紋及橫向皮孔。

質較柔軟, 斷面黃白色, 形成層環紋棕色、射線放射狀。 氣芳香、味微苦辛。 紫花前胡類似上種。 惟根較長并有側根數條, 質較硬, 斷面類白色、射線不明顯, 氣味均較淡, 可資區別。

名典鑒別 ①梁?《名醫別錄》曰:“前胡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②陶弘景曰:“近道皆有, 生下濕地, 出吳興者為勝。 根似柴胡而柔軟, 為療殆欲同, 而本經上品有茈胡而無此, 晚來醫乃用之。 ”③《大明本草》:“越、衢、婺、睦等處者皆好、七八月采之, 外黑里白。 ”④宋?蘇頌曰:“今陜西、梁漢、江淮、荊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之。 春生苗, 青白色, 似斜蒿。 初出時有白茅, 長三四寸, 味甚香美, 又似蕓蒿。 七月內開白花, 與蔥花相類。 八月結實。 根青紫色。 今鄜延將來者, 大與柴胡相似。 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黃而柔軟,

為不同爾。 一說:今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 汴京北地者, 色黃白, 枯脆絕無氣味。 江東乃有三四種:一種類當歸, 皮斑黑, 肌黃而脂潤, 氣味濃烈。 一種色理黃白, 似人參而細短, 香味都微。 一種如草烏頭, 膚赤而堅, 有兩三歧為一本, 食之亦戟人咽喉, 中破以姜汁漬服之, 甚下膈解痰實。 然皆非真前胡也。 今最上者出吳中。 又壽春生者, 皆類柴胡而大, 氣芳烈, 味亦濃苦, 療痰下氣, 最勝諸道者。 ”⑤明?李時珍曰:“前胡有數種, 惟以苗高一二尺, 色似斜蒿, 葉如野菊而細瘦, 嫩時可食, 秋月開黲白花, 類蛇床子花, 其根皮黑肉白, 有香氣為真。 ”⑥清?《本草從新》:“前胡味甘氣香、性軟。 冬月采者良, 內有硬者, 名雄前胡, 須揀去勿用。 ”⑦《增訂為藥條辨》:“真前胡以吳興產者為勝。
根似柴胡而柔軟, 味亦香美, 為疏風清熱, 化痰妙藥。 聞有一種土前胡, 其根硬, 其心無紋。 ”又曹炳章按:“前胡十月出新。 浙江湖州、寧國、廣德皆出。 顆大光白無毛, 性軟糯, 香氣觸鼻者佳。 若梗硬心白, 即土獨活之類, 與前胡同類異種耳。 ”

快速鑒別 1.白花前胡:根頭及主根粗短, 圓柱形或倒圓錐形, 下部略橫向分枝, 分枝處膨大, 支根大多已切除而留有痕跡, 長3~9cm, 直徑1~1.5cm。 表面灰黃至黑褐色, 根頭部有密集的細橫紋, 頂梢常有葉鞘殘留的棕狀毛, 支根具不規則溝紋, 并有橫長皮孔隆起。 質較柔軟, 折斷面黃棕色, 不平坦, 皮部占根的大部分, 較疏松, 皮部與木部均有多數油點, 形成層環紋棕色。 氣芳香, 味微苦辛。 一般認為本種質較優良。

2.紫花前胡:主根圓柱形, 長3~15cm, 直徑0.8~1.7cm, 根頂端殘留圓柱形的莖痕, 有時在它的周圍殘留有葉鞘爛后的纖維;側根數條, 細圓柱形。 表面棕色或黑棕色, 粗糙, 具淺直的細縱溝紋, 并可見橫長灰白色突皮孔及點狀須根疤痕。 質實不易折斷, 折斷時皮部與木部易分離, 皮部較窄, 有黃色油點, 木部占根的大部分, 油點少或無。 氣微芳香, 味淡而后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