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耳垢怎麼清理?用棉簽就完事了嗎?

很多人覺得耳垢是耳朵分泌出來的多餘垃圾, 應該要時時清理乾淨, 但事實上, 耳垢不但不髒, 而且會維持一定的量, 具有抗菌、保護耳道的作用, 經常清理反而不利於耳朵的保護。

耳垢是什麼?

耳垢醫學學名稱耵聹, 是我們耳朵的外耳道皮膚分泌物。 這種分泌物有兩種形態:一種油油狀, 有朱古力般的顏色。 另一種呈糠狀, 是淡黃色的細屑。 有些人的油狀分泌物更多, 耳朵內油溜溜的稱為油耳。 有些人淡黃色的糠狀耳屎碎片多, 稱為幹耳。

其實無論幹耳垢也好油耳垢也好, 平常都不用自行清理。 因為不用你請, 耳垢自己會進行一場長途旅行。 原理是這樣的:外耳道內壁的皮膚向外生長, 黏附在皮膚上的耳垢也會隨之被送到外耳道口。 只不過, 這是名副其實的“蝸行”。 有研究者做過實驗, 滴了一小滴墨水到外耳道, 最終, 那滴墨水大約花了6個月到達外耳道口。

棉簽掏耳朵不可取

自己拿棉簽、掏耳器掏耳垢的不良後果很多。 比如, 太用勁可能會造成外耳道皮膚破損。 旁人不小心推下你的胳膊, 你的手臂不受控制把小棒子用力推向裡面, 戳穿耳膜的個案也發生過。 而且就算操作完全正確, 可能會把在往外爬的耳垢又推回去了, 事實上只會有少量耳垢被粘上棉簽、掏耳棒而帶出來。

平時游泳或是洗澡時耳朵進水, 即使暫時聽不到也別用棉簽。 建議把頭歪向一邊, 跳幾下, 讓水自動流出來, 完成這個動作後, 只要用拿點紙巾吸幹外耳道口的水份就可以了。

正確掏耳朵的方法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1.最好用棉棍, 輕輕在外耳道轉動, 然後耳朵朝下, 則耵聹可自行出來;儘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 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 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但是如果長期不掏耳朵, 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 這時, 自己就很難掏出來了, 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 取出後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