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老人吃豆腐或會誘發腎衰竭

老年人吃豆腐或會誘發腎衰竭。 在生活中, 老年人的牙口不好了, 所以經常喜歡吃一些軟的食物, 豆腐就是老年人特別青睞的一種食物, 殊不知, 這是會導致腎衰竭的隱患的。 這方面的常識很少有人知道, 因此老年人往往不能準確的找出自己患上腎病的原因。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我們大家都能瞭解到,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都是呈下降趨勢的, 各個器官的功能就會逐漸的減退, 尤以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最為明顯, 而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大豆蛋白, 一次食用過多不僅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 還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而且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特別是對老年人而言, 此時若不注意飲食, 大量食用豆腐, 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 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 加重腎臟的負擔, 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 這樣對其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在平時人們對於腎病的病因都不能準確的識別和瞭解, 尤其是老年人, 總認為是自己老了, 所以腎病就會找上門來, 殊不知, 是自己在平時不注意飲食造成的。 因此在日常如果老年人患上了腎衰竭, 那麼就要控制自己的飲食, 避免多吃豆腐, 這也是有益的一種病因療法。

 

老人多吃豆腐會有腎衰危險!由此看來, 老年人在平時是應該避免經常食用豆腐的, 這樣才能讓自己遠離腎病的威脅, 對防止腎臟功能受到不良影響而功能衰退特別有益。 豆腐雖然營養價值很高, 但是在日常老年人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食用, 防止導致自己的腎臟健康受累。

人在一生中最易生病的5大時刻

1、一天之中的“魔鬼時刻”

當你清晨從夢中醒來, 便進入了一天中的第一個“魔鬼時間”段(清晨6~9時), 諸如心臟病、中風、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乃至癌症等疾患, 就在你的身邊蠢蠢欲動, 例如, 心肌缺血的發作高峰為早晨7~8時;心律失常的發生以早晨6~9時最頻繁。 另外,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過4769例心肌梗死病人,

其中28%在早晨6~10時發病。

 

一天中的另一個魔鬼時間段是在傍晚以後, 此時心臟病發作幾率再度升高。 假如你在晚間7時左右飲酒, 肝臟排除酒精所需的時間比一天中其他任何時間都要長, 故此時飲酒最易醉人, 肝臟也最易受損。

一天中, 人最危險的時刻要數黎明。 據研究表明, 人在黎明時分, 血壓、體溫變低, 血液流動緩慢, 血液較濃稠, 肌肉鬆弛, 容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 調查顯示, 淩晨死亡的人數占全天死亡人數的60%。

2、一周之中的“魔鬼時刻”

在一個星期中, 星期一是心腦血管病人的危險時間, 發病及死亡危險比其他幾天高出40%, 在德國稱為“黑色的星期一”。

 

此外, 芬蘭專家也證明, 星期一中風最多, 星期天下降至最低。

防範措施是:清晨起床後服一片阿司匹林, 不要出遠門, 老年人要有家人陪伴, 以防不測。

3、一月之中的“魔鬼時刻”

一個月裡對生命最有威脅的是農曆月中, 這與天文氣象有關。 眾所周知, 月亮具有吸引力, 它能像引起海水潮汐一樣, 作用於人體的體液。

 

每當月中明月高掛之時,人體內血液壓力可變低,血管內外的壓力差、壓強差特別大,這時容易引起心腦血管意外。

4、一年之中的“魔鬼時刻”

一年中,有四個魔鬼時間段,即最熱與最冷的幾個月,一般說來,當夏日氣溫升至35℃以上,即對人體構成威脅。至於冬春季節,寒潮是繼酷暑之後的又一“殺手”。每一次寒潮降臨,醫院門診及住院人數都會驟增,死亡率也會上升。對生命而言,一年中最危險的月份要數12月。調查表明,該月份死亡人數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總數的10.4%。

據分析,這與氣候寒冷、環境蕭瑟,人到歲末年關,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抵抗力、新陳代謝低等有關。此時,一些慢性病常常會加重或病情變化大。值得一提的是,史學家通過考證發現,明朝、清朝的二十幾位皇帝90%死于最熱的7、8兩月和最冷的臘月、正月,這正是對以上規律的印證。

5、一生之中的“魔鬼時刻”

人的一生,中年是個危險的年齡階段。人到中年,生理狀況開始變化,會出現內分泌失調,免疫力降低,家庭、工作、經濟、人際關係等壓力增大,增大的種種負擔導致中年人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說這兩個年齡的人很容易去世。有道理嗎?科學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7年的週期為7、14、21、28直至84歲;8年的週期為8、16、24、32至72歲,而73和84這兩個年齡都超過了古稀之年,人體的免疫能力減弱了,再加上處於生命週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對就會多一些。

 

每當月中明月高掛之時,人體內血液壓力可變低,血管內外的壓力差、壓強差特別大,這時容易引起心腦血管意外。

4、一年之中的“魔鬼時刻”

一年中,有四個魔鬼時間段,即最熱與最冷的幾個月,一般說來,當夏日氣溫升至35℃以上,即對人體構成威脅。至於冬春季節,寒潮是繼酷暑之後的又一“殺手”。每一次寒潮降臨,醫院門診及住院人數都會驟增,死亡率也會上升。對生命而言,一年中最危險的月份要數12月。調查表明,該月份死亡人數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總數的10.4%。

據分析,這與氣候寒冷、環境蕭瑟,人到歲末年關,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抵抗力、新陳代謝低等有關。此時,一些慢性病常常會加重或病情變化大。值得一提的是,史學家通過考證發現,明朝、清朝的二十幾位皇帝90%死于最熱的7、8兩月和最冷的臘月、正月,這正是對以上規律的印證。

5、一生之中的“魔鬼時刻”

人的一生,中年是個危險的年齡階段。人到中年,生理狀況開始變化,會出現內分泌失調,免疫力降低,家庭、工作、經濟、人際關係等壓力增大,增大的種種負擔導致中年人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說這兩個年齡的人很容易去世。有道理嗎?科學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7年的週期為7、14、21、28直至84歲;8年的週期為8、16、24、32至72歲,而73和84這兩個年齡都超過了古稀之年,人體的免疫能力減弱了,再加上處於生命週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對就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