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治療牙病可以受孕

我剛結婚2個月, 最近打算要孩子, 可是近期有去牙科醫院治牙, 請問最近可以受孕嗎?

治療牙病, 建議等1個月再備孕

治療牙齒期間最好不要備孕, 因為無論是哪一方面的牙齒疾病, 在治療過程中難免引起疼痛, 如果懷孕, 藥物可能對胚胎有不良影響, 還可能引起宮縮, 不利於保胎。

如果治療牙齒僅涉及消炎填充, 建議消炎藥使用後一個月後再備孕;如果還涉及拍牙片或麻藥, 建議治療後三個月後再備孕。 而且, 在妊娠期不建議治療牙齒, 如果有備孕計畫, 最好是先治好牙病。

為什麼要治好牙病再懷孕

1、准媽咪牙病影響胎兒發育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 疼起來要人命。 在健康觀念沒有普及的從前, 人們對牙齒的重視程度不高。 不過可千萬別小看牙病, 它的影響可不小。

懷孕的准媽咪患上牙病, 吃不香睡不好是肯定的。 營養和睡眠都不達標, 這讓肚子裡的胎寶寶怎麼健康發育呢?

據美國牙周病學會年會報告指出, 患有嚴重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流產、早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者的幾率較大。 同時, 孕婦患急性冠周炎後, 可因發高燒或服用抗生素藥物造成胎兒畸形。 研究還證實, 母親蛀牙可“遺傳”給寶貝, 使寶貝患蛀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妊娠期是牙病的高發期

調查顯示:80%女性懷孕時候容易出現牙科併發症牙疼、牙齦出血等症狀。

妊娠期是牙病的高發期。 懷孕期間, 准媽咪體內荷爾蒙發生改變, 引起牙齦中微小血管叢擴張、扭曲甚至迴圈滯留, 造成牙齦浮腫, 牙齦對外來刺激敏感度增加;

同時, 體內激素的改變, 還會促使某些致病菌增長, 加重原本存在的牙周問題;

加之准媽咪常會多次進餐, 口腔內食物殘渣增多等原因, 造成孕婦牙齒較平時容易齲化、發炎、出血, 引發牙齦炎、牙周疾病、妊娠期牙齦瘤等, 或者已有牙病在該時期加重。

3、孕期不適合治療牙病

懷孕頭三個月(孕早期)和懷孕的末三個月(孕晚期), 准媽咪治療牙齒是很危險的。 孕早期易導致流產, 孕晚期則可能導致早產或畸形。

假如懷孕後出現出現牙科疾病, 治療應非常慎重, 建議在孕中期進行治療。

注意千萬不要自行隨便用藥。 止痛藥、鎮靜劑、抗生素, 應該在醫師指導下小心使用。 若准媽咪因急診需要照射X光時, 務須穿著防護鉛衣, 並特別覆蓋住下腹部。

孕前去牙科做個檢查

有懷孕的打算了, 就應當到口腔科做口腔衛生狀況檢查, 接受口腔大夫的健康指導,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孕期口腔常見病都與口腔的衛生狀況密切相關, 您需要知道如何正確地刷牙和使用牙線, 以及孕期如果患口腔科疾病, 何時進行治療是安全的。

總之, 如果您這計畫著懷孕, 別忘記對口腔的孕前檢查。 保證牙齒的健康, 也是安全度過孕期的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