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感覺“被同齡人拋棄” 不過是錯過一班車的焦慮

漸漸地, 影視劇里的當紅明星, 從比自己大若干年的“小姐姐”, 變成小上許多的“小屁孩”, 這大概是第一批90后真切地感覺自己“老了”的開始。

不久前, 90后創業者孫宇晨拍下巴菲特午餐隨后又爽約的做法, 引發網絡輿論議論紛紛。 在同齡人中間, 孫宇晨的財富積累速度遠遠走在了前面, 早早地成了被“羨慕嫉妒恨”的那個人。 有錢“任性”, 做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這種“人生贏家”的價值信仰, 這種“天之驕子”的宿命論, 似乎在孫宇晨們的身上得到了兌現, 也讓同齡90后對他們產生了復雜情感。

然而, 還有一個段子這么說:50后、60后趕上了房地產;70后、80后抓住了互聯網;當90后站在時代的路口,

上帝給他們帶來了區塊鏈……孫宇晨備受指責的, 正是以區塊鏈之名開展運作的“空氣幣”。 那些“嗖”地一下直入云霄的“火箭少年”, 其震撼人心的光環在發射升空的須臾之間, 而其未來能否平安入軌, 卻在很多人的視野之外。

隨著年歲漸長, 90后終于走到了感受所謂“被同齡人拋棄”的痛苦時刻。 在科研學術領域, 90后中間的佼佼者已經評上教授;在公共事務領域, 90后縣長、市長也越來越尋常;在財富積累領域, 互聯網造富運動依然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 單單憑借寫網文、運營自媒體實現“財富自由”的90后, 就足以讓人刮目相看。 年輕人的焦慮、彷徨, 在很大程度上正來自于這種同輩壓力。

從小時候開始, 我們這代人就被綁定在一艘競爭的小舟上。 小升初、中考、高考, 一輪又一輪考試, 篩選出人生漫旅中的同行者。 慢慢地, 小舟長成大船, 變成巨輪, 同行者抱團在一起, 而一場又一場告別, 也讓你與曾經的同窗伙伴天各一方。

有競爭, 自然是好事。 競爭意味著希望, 意味著改變的可能。 年輕人不擔心競爭, 不害怕壓力, 但時刻憂慮失去證明自己的機會。 “被同齡人拋棄”之所以是販賣焦慮的偽概念, 就在于在競爭的道路上, 從來不存在拋棄不拋棄, 而只有早起的鳥兒和奮發的烏龜。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 “上車”成了周圍人愛用的詞語。 上車本義為趕上某個節點或機遇。 但是, 在一些同齡人的眼中,

上車卻成了投機的同義詞。 在他們的認知里, 撞上了某個風口, 成功地搭上“車”, 仿佛就能平步青云, 就像某位創業大佬所說的, 豬都能飛起來。 他們焦慮錯過上車的機會, 沉醉于所有新造的概念, 不想錯過任何一次與風口的邂逅。 在我的朋友圈里, 漸漸地出現了那些打著雞血, 推銷那些似是而非概念的同齡人, 可謂條條大路通微商。

90后確實不乏跟上風口、甚至彎道超車的聰明人。 我有一位大學同學, 在校時不顯山不露水, 在旁人印象中經常“宅”在宿舍里, 畢業時也沒有追隨主流的方向繼續深造, 而是進了當時并不看好的互聯網公司。 從實習生做起, 很快成為小組骨干, 又在幾年內跟隨同事創業, 如今已是一家冉冉升起的明星互聯網公司的高管。

實力和努力, 固然是他捷足先行的基礎, 但怎么也不能否認, 踩對節拍也是他排在前面的原因。

可是, 上車真的能為成功打包票嗎?在這場追逐中, 許多年輕人被裹挾其中, 迷失了方向。 這些年, 有太多大紅大紫的年輕創業明星馬失前蹄, 往昔的光環, 被時代的煙云所覆蓋。 比如, 那個一度“拋棄同齡人”于千里之外的共享單車平臺創始人, 如今, 不僅旗下產品逐漸淡出市場, 由于平臺押金退還問題, 儼然成了輿論場上千夫所指的失信者。

互聯網為年輕人發展提供了一條快車道, 不過, 在這條沒有限速標識的快車道上, 車輛速度明顯超越多數人所能適應的正常成長速度。 為了迎合“從天而降”的機會和風口,

很多人搭上車以后, 不得不逼著自己早熟, 逼著自己更快地長大, 哪怕成為那種自己曾經不喜歡的人。

不同人的成長, 都有屬于自己的不同軌跡, 這軌跡是快是慢, 是直線還是曲線, 每個人的境況各有不同。 但歸根結底, 在為自己量身定制的軌道上不顛簸、不脫軌, 才符合成長的妙義。 誰也沒有資格拋棄誰, 誰都不是誰的傀儡。 你認清了自己的方向, 你堅守了自己的初心, 你自歡喜。 (王鐘的)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