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猩紅熱不太容易自愈,
還是要配合治療的,
這樣才能好的更快。
猩紅熱早期的時候會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
發熱是個很關鍵的症狀,
往往會被忽略。
與其指望它自己治癒,
不如積極配合治療。
猩紅熱恢復後三周,
才能開始正常的生活。
猩紅熱的患者往往需要和其他人隔離,
這樣才能控制病情延續。
猩紅熱是由產生紅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
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
由於病中發有鮮紅皮疹,
密集處可以連成紅色一片,
一望猩紅,
故有猩紅熱之稱。
又因為易在咽喉部位出現紅腫潰爛,
故中醫又叫它“爛喉痧”或“爛喉丹痧”。
本病四季都有發生,
但尤以冬春季節多見,
更以學齡兒童發病較高,
多發生在幼稚園及小學學校集體生活的地方,
其傳染是患者和健康帶菌者,
通過呼吸,
咳嗽,
打噴嚏,
說話等方式產生飛沫通過呼吸道而傳播細菌。
一旦媽媽在發現孩子出現猩紅熱症狀後,
需要馬上帶孩子就醫治療。
猩紅熱一般採用藥物治療方法,
配合家庭護理,
患兒一般兩周內即可痊癒。
護理:患兒痊癒後,
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
玩具、傢俱要用肥皂水或來蘇水擦洗一遍,
不能擦洗的,
可在戶外暴曬1~2小時。
在猩紅熱早期進行病原治療,
可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
首選青黴素,
兒童2萬-4萬U/kg體重,
分2-4次,
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用青黴素治療後,
80%的患兒24h即可退熱。
平均1.1天咽拭子培養可陰轉,
4天咽炎消失,
皮疹消退。
注意:要根據醫生的囑咐方可停藥。
猩紅熱通過治療後,
痊癒後三周,
通過複查,
沒有復發的可能性就可以上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