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兒童蛋白尿能治好嗎

當兒童得了腎病以後, 很容易出現蛋白尿, 蛋白尿就是指尿液裡面的蛋白含量豐富, 這時候尿液泡沫比較豐富, 尤其是清晨的第一泡尿更為明顯。 幼兒的腎病危害是非常大的, 容易導致感染, 引起電解質紊亂, 容易導致患兒出現急性的腎衰竭。

1、感染

是本征最常見的合併症, 易感原因:IgG和補體成分尿中丟失、IgG合成下降至免疫功能低下;細胞免疫功能紊亂;蛋白質營養不良;水腫;免疫抑制劑應用。 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 其次為皮膚、泌尿道感染和原發性腹膜炎等。 腹膜炎常見於有腹水的患兒, 致病菌以莢膜均(如肺炎鏈球菌)和大腸桿菌為多見,

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和腹脹, 腹肌緊張和反跳痛可不顯著。

2、電解質紊亂

低鈉血症:長期禁鹽、過多應用利尿劑、感染(應激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腹瀉、嘔吐所致, 表現為厭食、乏力、懶言、嗜睡、血壓下降, 休克、驚厥。 低鉀血症:利尿劑應用或激素利尿、納差、吐瀉而忽略補鉀所致。 低鈣血症和骨質疏鬆:維生素D結合蛋白由尿中丟失, D水準減低, 腸鈣吸收不良、骨骼對甲狀旁腺激素調節作用的敏感性降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 加上激素的應用所致。

3、高凝狀態、血栓形成

原因:肝臟合成凝血因數增加;尿中丟失抗凝血因數III;高脂血症血液粘稠、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增加;感染或血管壁損傷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利尿劑的應用、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激素應用促進高凝等。

腎靜脈血栓最常見:突然腰痛或腹痛、非腎小球性血尿、少尿、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 B超可見一側或雙側腎臟增大, 大血管內的血栓可看到。 近年來報導肺栓塞並不少見, 也有下肢血栓、腦栓塞的報導。

4、腎上腺危象

長期應用較大劑量的激素, 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受抑制, 如撤藥過快、突然中斷用藥、發生應激狀況而未及時加量等, 患兒可突然出現休克表現, 如不及時救治易治死亡。

5、急性腎功能衰竭

其可能的原因有:低血容量所致的腎前性腎衰竭;腎小球病變嚴重, 增生顯著, GFR明顯下降;腎間質嚴重水腫、蛋白管型阻塞腎小管致近端小管和腎小囊內靜水壓增高,

導致腎小球有效濾過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