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抑鬱症:給你一個服藥的理由

有許多人將先人的一句話“心病還需心藥醫”作為至理名言, 但殊不知“心病還需心藥醫”是我們老祖宗在找不到好的治療心病的藥物的情況下發出的無奈的歎息。

一直以來, 我們都認為“心病”只不過是一種思想問題, 而沒有軀體方面的改變, 但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我們對於“心病”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上個世紀60年代, 有人提出了抑鬱症的單胺假說, 他們認為抑鬱症患者體內五羥色胺的含量下降導致五羥色胺功能不足, 最終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在上個世紀80年代藥物學家根據這一學說研究開發了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並應用於臨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目前, SSRIs類藥物在抑鬱症的治療領域大行其道, 而其中的代表藥物百優解(鹽酸氟西汀)更是常用不衰。 近10多年來, 隨著影像學的發展, 特別是“單光子放射電腦斷層攝影”(SPECT)的發明, 使我們可以通過“單光子放射電腦斷層攝影”(SPECT)直接“看到”腦的血流, 從而間接瞭解腦的活動和新陳代謝狀況。 而通過用SPECT對抑鬱症患者的研究, 我們發現在抑鬱症患者大腦的某些部分(主要是視丘、杏狀體、視丘下部及周圍部分)出現生理功能的異常, 而通過給予抗抑鬱藥的治療可以明顯改善這種功能異常。

由此可見抑鬱症患者的異常情緒其實並不是患者在正常狀態下出現的情緒反應,

而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的某些部分出現了生理功能異常而出現的異常情緒反應。

我們來看看患者為什麼會發熱:

致病原因 大腦變化 臨床表現

致熱源――→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發熱

而退熱藥就是改善了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使體溫下降到正常。

再看看抑鬱症患者的情況:

致病原因 大腦變化 臨床表現

社會心理/個人素質因素→視丘(下部)、杏狀體及周圍部分功能異常→異常的情緒

而對這種情況, 我們為什麼要反對使用藥物調整大腦某些部分的生理功能異常呢!抑鬱症藥物治療的歷史只有50多年。 “心病還需心藥醫”是我們老祖宗的話,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 我們又怎麼能用老眼光來看待新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