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吸痰併發症的預防處理措施有哪些

在臨床上, 在對咳痰情況嚴重的患者進行吸痰操作的時候, 如果操作不當, 是會在患者的身上引起很多併發症出現的, 而這些併發症的存在, 就有可能讓患者的生命時刻都陷入危險之中, 那麼, 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吸痰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措施有哪些吧, 希望大家能夠有所瞭解。

一、低氧血症

預防及處理:

1、吸痰管口徑的選擇要適當, 使其既能夠將痰液吸出, 又不會阻塞氣道。

2、吸痰過程中患者若有咳嗽, 可暫停操作, 讓患者將深部痰液咳出後再繼續吸痰。

3、刺激氣管隆突處易引起患者的咳嗽反射, 不宜反復刺激。

4、吸痰不宜深入至支氣管處, 否則易堵塞呼吸道。

5、使用呼吸機的患者, 在吸痰過程中不宜使患者脫離呼吸機的時間過長, 一般應少於15秒。

6、吸痰前後給予高濃度氧, 可給予100﹪純氧5分鐘, 以提高血氧濃度。

7、儘量避免護士工作繁忙而未及時給患者吸痰導致的嚴重後果。

8、吸痰時密切觀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動脈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9、已經發生低氧血症者, 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給予面罩加壓吸氧, 酌情適時靜注阿托品, 氨茶鹼, 地塞米松等藥物, 必要時進行機械通氣。

二、呼吸道粘膜損傷

預防及處理:

1、使用優質、前端鈍圓有多個側孔、後端有負壓調節孔的吸痰管, 吸引前先蘸無菌蒸餾水或生理鹽水使其潤滑。

2、選擇型號適當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選用12~14號吸痰管;嬰幼兒多選用10號;新生兒常選用6~8號, 如從鼻腔吸引儘量選用6號。 有氣管插管者, 可選用外徑小於1/2氣管插管內徑的吸痰管。

3、吸痰管的插入長度:插入的長度為患者有咳嗽或噁心反應即可, 有氣管插管者,

則超過氣管插管1~2cm, 避免插入過深損傷黏膜;插入時動作輕柔, 特別是從鼻腔插入時, 不可蠻插, 不要

用力過猛;禁止帶負壓插管;抽吸時, 吸痰管必須旋轉向外拉, 嚴禁提插。

4、每次吸痰的時間不宜超過15秒。 若吸痰一次未吸淨, 可暫停3~5分鐘再次抽吸。 吸痰間隔時間, 應視痰液粘稠程度與痰量而定。

5、每次吸痰前先將吸痰管放於無菌鹽水中以測試導管是否通暢和吸引力是否適宜, 以調節合適的吸引負壓。 一般成人40.0~53.3kPa, 兒童口腔分泌物時, 通過手控制負壓孔, 打開、關閉反復進行, 直至吸引乾淨。

6、對於不合作的患兒, 可告知家屬吸痰的必要性, 取得家長的合作, 固定好患兒的頭部, 避免頭部搖擺。 對於煩躁不安和極度不合作者,

吸痰前可酌情予以鎮靜。

7、為患者行口腔護理時, 仔細觀察口腔黏膜有無損傷, 牙齒有無松脫, 如發現口腔黏膜糜爛、滲血等, 可用口泰(或多貝爾氏液)、雙氧水、碳酸氫鈉洗口以預防感染。 鬆動的牙齒及時提醒醫生處置, 以防脫落引起誤吸。

8、鼻腔粘膜損傷者, 可外塗四環素軟膏。

9、發生氣管粘膜損傷時, 可用生理鹽水加慶大黴素或丁胺卡那黴素等抗生素進行超聲霧化吸入。

三、心律失常

預防及處理:

1、因吸痰所致的心律失常幾乎都發生在低氧血症的基礎上, 所有防止低氧血症的措施均適合於防止心律失常。

2、如發生心律失常, 立即停止吸引, 退出吸痰管, 並給予吸氧或加大吸氧濃度。

3、一旦發生心臟驟停, 立即施行準確有效的胸外心臟按壓,

開放靜脈通道, 同時準備行靜脈、氣管內或心內注射腎上腺素等復蘇藥物。 心電持續監測, 準備好電除顫器, 心臟起搏器, 心搏恢復後予以降溫措施腦復蘇。 留置導尿管, 採取保護腎功能措施, 糾正酸堿平衡失調和水電解質紊亂。

由上可知, 如果吸痰操作不當的話, 臨床上是會引起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和呼吸道粘膜損傷這三種併發症的, 而在臨床上, 人們要想防範這些併發症的出現, 其在平時除了要做好吸痰的操作之外, 還要注意對上述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工作提前進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