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1.《本草衍義》:貉, 形如小狐, 毛黃褐色。
2.《綱目》:貉, 生山野間。 頭銳鼻尖, 斑色, 其毛深厚溫滑, 可為裘服。 曰伏夜出, 捕食蟲物, 出則HUAN隨之, 其性好睡, 人或蓄之。
【拼音名】Mò Ròu
【英文名】Racoon dog
【別名】貉、狸
【來源】
藥材基源:為犬科動物貉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
【性狀】捕殺後, 取其肉水洗後, 鮮用。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滋補強壯;健脾消疳。 主虛勞;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 適量。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主元藏虛劣及女子虛憊。
2.《醫林篡要》:殺蟲治疳。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