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清明傳統食俗 八款美食強推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首傳頌了千年的詩, 總是詮釋著自古不斷的情。 好像每年的清明都要下起雨, 儘管清明的雨與節氣有關, 可我更相信清明時的雨是那傷心的雨, 是我們對逝者追憶的淚。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是我國傳統節日, 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 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 正是草木吐綠的時節, 也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 清明一到, 氣溫升高,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 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 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 漸漸的, 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 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 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之日不動煙火, 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

品嘗時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 特殊時節品味獨特美食, 感受傳統節日的氣息, 更多的是對先輩的緬懷。 清明時節, 青團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南方自古就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 青綠飄香, 艾葉的獨特香氣, 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 青澀, 卻又帶點憂傷, 微甜的餡, 翠綠的皮又有點淡淡的青草味, 由於各地飲食風俗不同, 除了青團還有什麼呢?接下來帶大家一起品嘗專屬於清明的味道—清明節8大應季美食。

一、油炸撒子——綿延2640年歷史的寒食節“寒具”美食

推薦理由:油炸撒子最早起源於山西臨汾地區的洪洞縣, 洪洞縣是中華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在這片土地曾經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 所以, 現在南北各地都有撒子的製作。 “撒子”古為寒食節的“寒具”, 是著名時令美食。 由於寒食節禁火, 寒食節的前一日就稱之為“炊熟”, 人們在這一天會準備各式各樣可供冷食的食物, 留待後面幾天吃, 直到清明結束。

小吃特色: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說:“寒具即食饊也,

以糯粉和麵, 入少鹽, 牽索紐撚成環釧形, ……入口即碎脆如淩雪”。 可見饊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與之媲美的了。

二、子推蒸餅——距今有2500年歷史的寒食節傳統小吃

推薦理由:子推蒸餅, 俗稱蒸餅, 是山西地方的傳統食品, 據說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子推蒸餅相傳是寒食節流傳下來的一種熟食, 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堅貞的介子推, 就在他死的這一天, 不舉煙火, 也不進熱食, 所以這一天便被稱為寒食節了。 那麼這一天人們吃什麼呢, 都是事先做好一些食品, 在寒食節冷食。 這些食品主要的就是蒸餅, 因為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 所以又稱為子推蒸餅。

小吃特色:子推蒸餅以精粉、豬板油、大蔥、香油、花椒粉、堿為原料, 經過和麵、發酵、上堿、揉面、擀面、加料、揪劑、壓形、籠蒸等諸多工序製成。 喧軟美味, 老幼皆宜!

三、清明燕——以忠孝為主題的山西麵食

推薦理由:“清明燕”是山西人清明必做的面塑之一。 用麵粉捏成燕子的形狀, 用山西的酸棗樹或者楊柳條竄連起來, 掛在門楣上, 用來表達對先賢的“留念”。 這樣的習俗在山西綿延2500年, 至今依然栩栩如生、生機勃勃的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 用來展示以“忠孝”為主題的內涵思想。 小假期閒暇之餘, 可以嘗試下這道有趣的麵食, 不僅僅是紀念介子推的忠孝, 更重要的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敬父母,多抽時間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時再空傷悲。

小吃特色:“清明燕”就是為紀念介子推而做,故也叫“子推燕”。清明燕可以製作一隻,可以製作三隻,堆放在一起形成一個“品”字形,寓意介子推高尚的品格。

四、印花清明團子——最經典的一款清明果

推薦理由:Q糯的口感,青綠飄香,艾葉的獨特香氣,是其他各種青菜汁無法替代的,吃在嘴裡,滿是清明的味道。接下來與大家分享最經典的一款清明果—印花清明團子,小長假閒暇之餘,可以小試一把,與親人一起品味別致的味道,緬懷逝去的親人,同時也感激當下能陪在身邊的親人們。

小吃特色: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青澀卻又帶點憂傷,微甜的餡,翠綠的皮又有點淡淡的青草味,翠綠的顏色,春天的氣息,清明的味道。

五、清明團子——具有江南氣息的清明團

推薦理由:江南人把春天裡第一次吃青團子叫做“嘗春”,品嘗春天的味道。從古到今,大家習慣用清明團子來祭祖。除用作祭祀之外,清明之季,江南坊間還流行吃“清明團”,其實就是青團子。因為“清明”與“聰明”諧音,於是又有此日生子最聰明的說法。許多人家抱著嬰兒向鄰里乞討“清明團(青團子)”,謂之為“討聰明”。青團子在這兒又起著討口彩的作用。

小吃特色:只有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這種團子,才能體現這樣獨特的清明味道,清香、清澀而清甜。

六、懶人版青團——直接用艾草粉就可以做青團

推薦理由:雖然清明時節流行吃青團,但是有些地域沒有艾葉,怎麼辦呢?如何在這特殊的節日做出有紀念意義的小點心呢,直接艾草粉,就可以輕鬆做出青團勒,而且比用艾葉更簡單哦,懶人的福音,哈哈!做出的成品呢,無論顏色還是味道都很映襯清明這個節氣,一絲清苦~~~~~

小吃特色:咬上一口,慢慢品味,甜糯中帶著一絲絲清苦,有點憶苦思甜的感覺,生活中有苦有甜,能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就是幸福。

七、菜汁版青團——用蔬菜汁演繹青團做法

推薦理由:做菜如生活,只要去想總會有辦法的,猶如青團,並不一定非要用艾草,沒有艾葉、也沒有艾草粉的人們就用最最常見的蔬菜汁吧,各種綠色的蔬菜汁都可以用的,看著一抹青綠,也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息,三天小長假,有興趣的朋友也來試試這道極具特色的節令食品吧~

小吃特色:甜糯的口感帶著一絲蔬菜的清香,雖然沒有艾草的清苦,但鮮豔的綠色依然令人欣慰,美食吃的不僅僅是味道,品出其中的韻味才是真諦,緬懷祖先,珍惜當下,希望每時每刻都順心如意!無論什麼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用心去做,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八、醬爆螺螄——清明螺,頂只鵝

推薦理由:民間向來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這個說法來源於過去窮,買不起鵝的人家,每到清明前後就下河塘摸盆螺螄,用清水養兩天,然後夾去尾端,放點蔥薑辣椒煮熟,肥美的螺螄也能抵得上鵝肉的鮮美。醬爆螺螄,螺螄最家常卻最經典的做法,豆瓣醬的香味把螺螄肉的肥美鮮嫩襯托的淋漓盡致,那真的是打嘴巴也捨不得丟的美味啊!

小吃特色:讓人看著都流口水啊,香辣的口感,鮮美的螺肉,老酒喝喝,螺螄唆唆,很愜意!過去生活清苦,清明前後吃海螺,都覺得比鵝肉還鮮美,我們能有幸活在豐衣足食的當下,應該感激先輩們的拼搏奮鬥,才換得今天的美好生活!

除了吃一些特色的應季美食之外,清明節正是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春風拂面、百花齊放、楊柳泛青,清明的時節最適合出遊賞春踏青,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攜帶家人或者邀上三五個好友,一起去感受春天的鳥語花香,呼吸著大自然最淳樸的氣息,感受著大自然饋贈的美好生活,一切都那麼愜意。

孝敬父母,多抽時間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時再空傷悲。

小吃特色:“清明燕”就是為紀念介子推而做,故也叫“子推燕”。清明燕可以製作一隻,可以製作三隻,堆放在一起形成一個“品”字形,寓意介子推高尚的品格。

四、印花清明團子——最經典的一款清明果

推薦理由:Q糯的口感,青綠飄香,艾葉的獨特香氣,是其他各種青菜汁無法替代的,吃在嘴裡,滿是清明的味道。接下來與大家分享最經典的一款清明果—印花清明團子,小長假閒暇之餘,可以小試一把,與親人一起品味別致的味道,緬懷逝去的親人,同時也感激當下能陪在身邊的親人們。

小吃特色: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青澀卻又帶點憂傷,微甜的餡,翠綠的皮又有點淡淡的青草味,翠綠的顏色,春天的氣息,清明的味道。

五、清明團子——具有江南氣息的清明團

推薦理由:江南人把春天裡第一次吃青團子叫做“嘗春”,品嘗春天的味道。從古到今,大家習慣用清明團子來祭祖。除用作祭祀之外,清明之季,江南坊間還流行吃“清明團”,其實就是青團子。因為“清明”與“聰明”諧音,於是又有此日生子最聰明的說法。許多人家抱著嬰兒向鄰里乞討“清明團(青團子)”,謂之為“討聰明”。青團子在這兒又起著討口彩的作用。

小吃特色:只有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這種團子,才能體現這樣獨特的清明味道,清香、清澀而清甜。

六、懶人版青團——直接用艾草粉就可以做青團

推薦理由:雖然清明時節流行吃青團,但是有些地域沒有艾葉,怎麼辦呢?如何在這特殊的節日做出有紀念意義的小點心呢,直接艾草粉,就可以輕鬆做出青團勒,而且比用艾葉更簡單哦,懶人的福音,哈哈!做出的成品呢,無論顏色還是味道都很映襯清明這個節氣,一絲清苦~~~~~

小吃特色:咬上一口,慢慢品味,甜糯中帶著一絲絲清苦,有點憶苦思甜的感覺,生活中有苦有甜,能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就是幸福。

七、菜汁版青團——用蔬菜汁演繹青團做法

推薦理由:做菜如生活,只要去想總會有辦法的,猶如青團,並不一定非要用艾草,沒有艾葉、也沒有艾草粉的人們就用最最常見的蔬菜汁吧,各種綠色的蔬菜汁都可以用的,看著一抹青綠,也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息,三天小長假,有興趣的朋友也來試試這道極具特色的節令食品吧~

小吃特色:甜糯的口感帶著一絲蔬菜的清香,雖然沒有艾草的清苦,但鮮豔的綠色依然令人欣慰,美食吃的不僅僅是味道,品出其中的韻味才是真諦,緬懷祖先,珍惜當下,希望每時每刻都順心如意!無論什麼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用心去做,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八、醬爆螺螄——清明螺,頂只鵝

推薦理由:民間向來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這個說法來源於過去窮,買不起鵝的人家,每到清明前後就下河塘摸盆螺螄,用清水養兩天,然後夾去尾端,放點蔥薑辣椒煮熟,肥美的螺螄也能抵得上鵝肉的鮮美。醬爆螺螄,螺螄最家常卻最經典的做法,豆瓣醬的香味把螺螄肉的肥美鮮嫩襯托的淋漓盡致,那真的是打嘴巴也捨不得丟的美味啊!

小吃特色:讓人看著都流口水啊,香辣的口感,鮮美的螺肉,老酒喝喝,螺螄唆唆,很愜意!過去生活清苦,清明前後吃海螺,都覺得比鵝肉還鮮美,我們能有幸活在豐衣足食的當下,應該感激先輩們的拼搏奮鬥,才換得今天的美好生活!

除了吃一些特色的應季美食之外,清明節正是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春風拂面、百花齊放、楊柳泛青,清明的時節最適合出遊賞春踏青,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攜帶家人或者邀上三五個好友,一起去感受春天的鳥語花香,呼吸著大自然最淳樸的氣息,感受著大自然饋贈的美好生活,一切都那麼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