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脾胃積熱的症狀

隨著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 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都隨之增大, 經常的熬夜加班, 不合理的飲食襲光, 加上很多人都缺乏相應的鍛煉等等, 這些因素都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身體健康受到威脅。 脾胃積熱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 出現這種疾病很多緣故就是我們不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飲食所導致的, 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 下面一起來看看脾胃積熱的症狀都有哪些吧。

脾胃積熱症狀為:

胃部灼熱疼痛、口幹口臭、腹痛便秘、牙齦腫痛等。 胃火調節應當遵循清熱、清滯原則, 節制飲食, 少吃太過熱氣及甜膩食物, 多食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 鮮蘿蔔汁、綠豆粥、西瓜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 防治“上火”, 關鍵是要生活要有規律, 注意勞逸結合。 建議:飲食清淡一些, 避免各類刺激因素, 避免辛辣 油膩類飲食, 藥物上可以給與健脾清熱類藥物的,

其他問題不大的, 這個健脾丸 山楂丸等可以i服用, 注意多飲水。

脾積的症狀

1、脾積的症狀

消化液在中醫是歸在脾的功能,所以,當代謝系統出問題,譬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疾患,就會歸類在脾失健運而產生的毛病。 人體的肌肉同樣也歸脾所管,這是因為肌肉的營養是從脾的運化吸收而來,所以,當脾的功能健全時,肌肉就會充盈;若脾功能不佳,就會顯得消瘦或出現水腫,也是很多女性肥胖的原因。

在中醫的觀點中,脾不單只是個臟腑,還延伸到口腔、唾液、胃、胰、大腸、小腸等消化系統,全部包含在其中,其他如與血液相關的疾病,也都和脾功能的健全與否有相關性。

脾不好的時候,出現的症狀也多,一般症狀多為食欲不振、常感覺胃部脹滿卻又吃不多、腹瀉、全身無力、容易倦怠、明顯消瘦或有虛胖、臉頰明顯疲憊且膚色黯黃、兩頰與眼袋下垂、下半身特別容易水腫等。

2、脾積怎麼調理

2.1、一定要吃早餐

早上7點到9點是胃經運行的時間,這個時候最適合吃早餐,可以加速食物的消化,且最好選擇米飯類食物當早餐,以符合醣分入脾的概念。

到了9點至11點時,則是脾經運行的時間,早餐消化後的營養物質剛好可進入脾臟,恰恰能符合生理秩序,達到養生健脾的效果。

2.2、餐餐只吃7分飽

由於養脾要跟養胃一起進行,脾胃有起升清降濁的作用,因此,吃東西絕對不能吃太飽,以免增加脾胃的負擔,引發更大的問題。

尤其是時下許多餐廳都采吃到飽策略,請注意,只要吃7分飽就好。

2.3、保持居住環境乾爽

脾喜歡乾燥不喜歡潮濕,因為太潮濕的環境會傷害脾氣,使其無法正常運作,尤其長夏炎熱多雨,空氣濕度較大,再加上流汗、淋雨或居住環境潮濕等,就會傷害陽氣。

3、脾積要注意什麼

3.1、改變飲食習慣

小兒脾胃積熱和他們的飲食習慣是有很大關係的,尤其是喜歡吃魚、蝦等容易燥熱的食物的小孩兒,是更加要從飲食上進行改善的。

3.2、必要時就醫

如果小兒脾胃積熱的現象長期得不到改善,那麼就需要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切記不可隨意亂用藥,必須在醫生的許可之下才能夠給孩子服用藥物。

3.3、用中藥調理積熱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有著許多對人體有益的藥材。 各位家長可以用合適的中藥材來調理孩子的脾胃積熱現象。 常用中藥有人參、茯苓、白術、甘草、大棗、蜂蜜、黃芪、山藥、黨參、薏米、白扁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