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孕婦患牙周病 流產早產幾率高數倍

嬰幼兒口腔致齲菌來自母親

和三歲以下嬰幼兒隨時嘴對嘴親親, 好不好?不好;餵飯時反復吹冷甚至自己先試溫度, 可以嗎?不可以;把菜咀嚼爛了再喂孩子吃, 合適嗎?不合適……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副書記、預防科林煥彩教授說:其實這些行為都不妥當, 都可能導致媽媽把口腔致齲菌傳染給孩子。 然而, 正是這項後果較為“嚴重”的問答, 卻有逾七成媽媽不知“嬰幼兒口腔致齲菌來自母親”。

林煥彩介紹, 媽媽們對於齲病的瞭解程度高於基本口腔健康知識, 而對牙周病最為不瞭解。 “但實際上, 孕期最容易犯的其實就是牙周病,

因為受到內分泌水準的影響, 此時身體免疫力也較差, 很可能突然發作或加劇牙周病。 ”專家表示。

孕中期看牙治牙最安全

林煥彩教授介紹, 孕期口腔健康知識平均得分還達不到60分及格線。 “妊娠期更需要充分清潔口腔”答對率最高, 達95.4%;“母體患牙周病與新生兒低體重是否無關”答對率沒有過半數, 實際上, 懷孕婦女如患有嚴重牙周病, 發生流產、早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幾率為一般口腔健康良好孕婦的數倍;“懷孕期間如果能進行牙齒治療, 哪段時間比較安全”答對率最低, 占24.8%。 “孕早期拔牙等處理都容易導致流產, 懷孕後期也最好儘量別做拔牙處理, 孕中期三個月看牙治牙是最安全的。 ”他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