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波羅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Bō Luó Mì

【別名】婆那娑、阿(艸部)(享單)、曩加結、優珠曇、天婆羅、牛肚子果、樹波蘿、婆羅密、天羅、密冬瓜、包密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木波羅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采收和儲藏:木波羅是一種老莖開花樹種, 主枝、主干甚至落地的根部也可結實, 一般6~8年生正常結實, 健壯母樹30年生前后為盛果期。 果熟期采摘, 早熟種為5~6月, 遲熟種8~9月;也可采未成熟的果實。 多鮮用。

【原形態】常綠喬木, 高8-15m, 全體有乳汁。 有進有板狀根, 單葉, 旋狀排列;葉柄長1-3cm;托葉佛焰苞狀, 早落;葉片厚革質, 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 長7-25cm, 寬3-12cm, 先端鈍而短漸尖, 基部楔形稍下延, 全緣或3裂(萌生枝或幼枝上葉), 上面深綠色, 光亮, 下面淺綠色, 略粗糙。 花單性, 雌雄異株;雄花序頂生或腋生, 圓柱形, 長5-8cm, 直徑2.5cm, 幼時包藏于托葉內;雄花花被2裂, 裂片鈍, 雄蕊1;雌花序圓柱形或長圓形, 生于樹干或主枝上的球形花托內;雌花花被管狀,

六棱形, 花柱側生。 聚合果長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 成熟時長25-60cm, 寬25-50cm, 大者重達20kg, 黃綠色, 表面有六角形的瘤狀突起, 內有很多黃色肉質的花被, 果柄粗壯, 長5-10cm;瘦果長圓形, 長約3cm, 寬1.5-2cm。 花期春、夏季, 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熱帶地區。

資源分布: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熱帶氣候。 適生于無霜煉、年雨量充沛的地區。 喜光, 生長迅速, 幼時稍耐蔭, 喜深厚肥沃土壤, 忌積水。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壓條繁 殖, 適于播種造林或容器苗造林。 種子繁殖:選25-40年生, 無病蟲害的壯年優良母樹采種。 種子不耐貯藏, 生命力僅保持1個月左右。 播前先浸種12-14h, 在砂床上催芽, 約5-7d開始萌發, 陸續移植。

生長期間要適當遮蔭, 免受日灼。 容器苗是用較大的塑料袋、竹籃等育苗, 待苗高30cm出圃。 壓條繁殖:高枝壓條于春天進行, 選二年生健壯枝條, 光環狀剝皮, 然后用按1:1比例浸水濕透的椰糠和谷殼灰混合基質, 以塑料薄膜緊緊包裹和扎實環剝部位, 約20d開始發根, 待長出2~3級根時截離母體, 解除薄膜移植于竹籃, 置蔭處培育, 在新梢未萌發時定植為宜, 果樹行株距各8~12m, 果材并用的各5~6m。

田間管理 初期每年除草、松土2~3次, 并適當施肥, 促使枝葉繁茂和樹勢壯旺, 保證速生, 到結實齡時, 于開花前施一次速效性肥, 可以促進雌花盛開和提高座果率。 采果后應再施一次追肥, 并結合培土以保水和抗寒。

病蟲害防治 鉆心螟蟲, 鉆蛀果實, 幼果期用90%敵百蟲的1000倍液噴射。

榕八星天牛, 鉆蛀枝干, 可用鉤殺幼蟲, 并可將吸足敵百蟲的棉花球塞入蟲穴, 再用泥封閉穴口, 以毒殺幼蟲。

【化學成份】果實含乙酸橙黃胡椒酸胺脂(aurantiamideacetate)[1], 環木菠蘿烯酮(cycloartenone)[2], 多糖[3], 有機酸和鉀(K), 鈉(Na), 鈣(Ca), 鎂(Mg), 鐵(Fe), 鋅(Zn)等金屬元素[4], 還含有糖類15.38%~26.30%, 維生素(vitmin)C, 胡蘿卜素等[5]。

【性味】甘;微酸;性平

【功能主治】生津除煩;解酒醒脾。 主

【用法用量】內服:多用鮮品生食, 50-100g。

【各家論述】

1.《綱目》:止渴解煩, 醒酒, 益氣。

2.《廣西藥植名錄》:生津, 止渴, 助消化。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