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艾灸止咳哪個位置

咳嗽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 尤其是在春秋兩季的時候, 氣溫變化比較大, 空氣也比較乾燥, 很多人在這樣時候就容易出現咳嗽的現象。 咳嗽雖然不是什麼致命的大病, 但是咳嗽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當患上咳嗽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艾灸就是一種效果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艾灸止咳哪個位置

主穴:肺俞、大椎、風門、天突。

配穴:痰多加脾俞、豐隆;脾腎兩虛加脾俞、腎俞、足三裡;肺氣虛加肺俞、太淵、膏盲;外感引起的加身柱、風池。

灸法:

1、 溫和灸:每穴10~20分鐘, 每日2~3詞, 5~7次為一療程;

2、隔薑灸:艾炷如棗核大, 每穴5~7壯, 隔日1次, 10天為一療程;

3、 隔蒜灸:艾炷如棗核大, 每穴5~7壯, 隔日1次, 急、重症每日1次, 10天為-療程;

4、發泡灸: 用斑鼇粉如米粒大, 置於肺俞、脾俞、肝俞上, 以膠布固定, 約12~24小時揭去膠布, 即見小水泡, 任其自然吸收。 如已潰破, 則塗以龍膽紫, 此法適用於慢性咳嗽發作期。

中醫治療咳嗽的原則

外感咳嗽 一般邪氣盛而正氣未虛, 治宜疏散外邪, 宣通肺氣為主, 邪去則正安, 不宜過早使用苦寒、滋膩、收澀、鎮咳之藥, 以免留邪。

內傷咳嗽 應辨明由何髒累及, 隨證立法。 痰盛者化痰以宣肅肺氣, 依痰熱、痰濕之不同, 分別予以清熱化痰或燥濕化痰。 後期以補為主, 分別以潤肺滋陰與健脾補肺為法。

咳嗽分類

咳嗽在醫學上分兩種, 分別是外感咳嗽、內傷咳嗽。 外感咳嗽往往病程短, 伴有表證, 多屬實證;內傷咳嗽, 發病多緩, 病程較長,

多兼有不同程度的裡證, 常呈由實轉虛的證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