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血液性缺氧

氧氣是維持人身體正常生命機能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物質, 如果一個人身體缺氧的話, 就會陷入昏迷狀態身體各項機能停止運行。 缺氧問題的產生和患者所處環境有很大關系, 例如高原地區的氧氣較為稀薄, 所以初到高原的人們一般都會出現高原反應。 可是臨床醫學上還有血液性缺氧這一類型又是什么意思?

由于血紅蛋白數量不足或性質改變, 血液攜帶氧的能力降低所引起的缺氧稱為血液性缺氧。 但此型缺氧的動脈血氧含量降低而血氧分壓正常, 故又稱等張性低氧血癥。

1. 原因

① 貧血 各種原因引起的嚴重貧血, 使血紅蛋白量減少, 血液攜氧減少而發生缺氧, 又稱為貧血性缺氧。

②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HbCO), 從而失去運氧功能。 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大210倍, 故當吸入氣中有0.1%的一氧化碳時, 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就可能有50%為HbCO.此外, 一氧化碳還能抑制紅細胞內糖酵解, 使2, 3-DPG生成減少, 氧離曲線左移, 氧合血紅蛋白中的氧不易釋出, 從而加重組織缺氧。 HbCO呈櫻桃紅色, 故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皮膚粘膜呈櫻桃紅色。

③ 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血紅蛋白中的二價鐵,

在氧化劑作用下, 可氧化成三價鐵, 形成高鐵血紅蛋白(HbFe3+OH, 也稱變性Hb或羥化Hb)。 某些化學物質(如亞硝酸鹽、過氯酸鹽、磺胺等)中毒時, 可形成過多的高鐵血紅蛋白, 其三價鐵與羥基牢固結合而喪失攜帶氧的能力, 使組織缺氧。 含多量高鐵血紅蛋白的血液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 如食用大量含有硝酸鹽的腌萊或變質蔬菜時, 腸道細菌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 吸收后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可出現“腸源性紫紺”。

2. 特點

由于吸入氣體中氧分壓及外呼吸功能正常, 故動脈血氧分壓正常;但因血紅蛋白數量減少或性質改變, 使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 血氧飽和度可正常;由于貧血患者血液流經毛細血管時, 血氧降低較快, 氧向組織彌散的速度則很快減慢, 導致動-靜脈血氧含量差減小。